正确答案: B
①③
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下列表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④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①正确;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从钉子缺到国家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单选题]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审题时抓住题干中“超前”“超负荷”等,这些家长在培养孩子问题上违背了客观规律,B正确;A、C、D都与题干主题不相吻合,不选。故选择B。
[单选题]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批示得到全国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③人们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②
解析:网民呼吁遏制浪费,节约资源,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体现了①;习总书记根据网民的呼吁作出批示,并要求人们厉行节约,体现了②;③④不为材料所体现,故排除。
[单选题]春节期间.不少北京市民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倡议,自觉减少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北京的烟花燃放经历了无序--限制--自觉减少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
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完善,A项不合题意,舍去;北京烟花燃放经历的过程,体现出人们对“如何燃放”的认识的变化,但这一过程未体现实践的变化,故B项不合题意,舍去:人们对“如何燃放”的认识的变化,引起了客观世界的哪些变化,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不合题意,舍去:从无序到禁止,再到限制、自觉减少,体现了对如何燃放烟花爆竹的认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人性化,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前次的辩证否定,故D符合题意。
[单选题]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①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④
解析:人们有更深刻的理解,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故③正确,当选;时过境迁,使人们有更深刻的理解,说明了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体现了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故④正确,当选;①不是人们对旧作有更深刻理解的原因,舍去;②表述不科学,不能说当代人比原来的人更具有创新精神,反之,也不对。
[单选题]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解析:审题时抓住“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一有效信息,C、D两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项观点错误。A项符合题意。
[单选题]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解析:本题考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表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故选B项。A项是强调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故不选;C项片面,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里的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项与题干强调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