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作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手术
题目: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通常选择的方法()
解析: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胆道系统的细菌感染。治疗的关键是解除胆道的梗阻:引流胆道。胆管炎是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的,容易错误选择"E"。因为胆囊造瘘术也可以胆道减压,但由于可能出现胆囊管阻塞或者胆管梗阻的部位在肝总管而不是在胆总管,造成胆囊造瘘术不能达到胆总管减压的目的。PTCD或者EBND都是非手术置管胆道减压引流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是近年逐渐兴起的,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是"可以"选择的方法而不是"通常"选择的方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因此,胆总管切开引流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减压方法。同样,在胆总管切开减压是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选择一些合适的病例用其他的方法减压,如PTCD、ENBD等,但不应是首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哪一疾病的门脉高压最显著()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解析: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门脉高压最显著而肝脏功能损害较轻。
[单选题]男,7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温37.2℃,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可能为()
胆道蛔虫病
解析:病例的特点是儿童阵发性右上腹痛,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无明显感染和腹膜炎体征,是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表现。
[单选题]女,50岁,进行性下咽困难4个月,全身情况好。食管造影胸上段食管3cm长狭窄,黏膜破坏,当前采用的治疗是()
食管癌切除术
解析:50岁病人,进行性咽下困难4个月,全身情况好,食管造影胸上段有3cm狭窄及黏膜破坏,应诊断为食管癌。胸上段食管癌长度
[单选题]治疗胃溃疡的手术方法最适宜选择()
胃远端大部分切除术
解析: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方式选择略有不同。胃溃疡的治疗应以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为主,但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除选择作胃大部分切除术外,亦可选择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或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加引流手术。
[单选题]上消化道大出血几乎都发生在()
Treitz韧带的近端
解析:胃十二指肠溃疡、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胆道出血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个的重要原因。上消化道虽然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但临床所见,出血几乎都发生在Treitz韧带的近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症的曲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胃癌合并出血、出血性胃炎和胆道出血。
[单选题]急性胆道感染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不包括()
硬化性胆管炎
[单选题]女性,45岁,反复上腹痛20年,近1周出现频繁呕吐,呕吐量大,呕吐物为宿食,不含胆汁,查体:可见胃型,振水音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幽门梗阻
解析:中年女性,反复上腹痛20年,考虑可能有胃溃疡,频繁呕吐,呕吐量大,呕吐物为宿食,不含胆汁为幽门梗阻的典型症状,查体可见胃型,振水音(+)可进一步确定为幽门梗阻。
[单选题]男,28岁,上腹痛1周,黑便3天,每天排便3~4次,量较多,头昏,乏力,心慌。既往有间断上腹痛3年,每次发病约持续2~4周可缓解。饮酒史4年,每天2两白酒,曾患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