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aVF导联的QRS波群呈rS型
题目:怀孕晚期膈肌上抬时,可引起
解析:怀孕晚期膈肌上抬可导致心脏呈横位,aVL导联的QRS波群可呈R或Rs型,而aVF、导联的QRS波群可为rS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QRS时限>0.12秒,而窦性心动过速的QRS时限<0.12秒
[单选题]重度主动脉狭窄时,用面积法测得的主动脉瓣口面积是()。
<0.75cm2
[单选题]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是()。
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单选题]关于心肌易损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升支;心房有易损期,在R波的降支
解析:心室的易损期在T波的升支,大致位于T波顶峰前30ms内;心房也有易损期,大致在R波的降支和S波内。
[单选题]关于起搏阈值的阐述,正确的是()。
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
解析:心肌缺血、坏死、纤维化均可致起搏阈值升高。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低,此是起搏导线的顶端电极通常为负极的原因。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1.0V。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升高。
[单选题]患者男性,26岁,无发热、胸痛及晕厥病史,体检查心电图如图3-19-1所示,结合患者的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早期复极
解析: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V4~V6导联J点和ST段抬高约0.1~0.2mV。ST段上抬可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Brugada综合征等。该患者为年轻男性,平素体健,无发热、胸痛及晕厥病史,因而可以排除导致ST段上抬的其他疾病,应考虑为早期复极,属于正常变异。
[单选题]关于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可见室性融合波
解析: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室内存在与窦性心律并行的异位起搏点而形成的室性心动过速,常以一组一组的间歇形式出现,心室率多为70~140次/分,少数可达140~200次/分。每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不等,每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间的间期与心动过速RR间期有倍数关系。这种室性心动过速多为非持续性,很少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预后较好,不需特殊处理。
[单选题]患者男性,42岁,高脂血症。因突发胸痛不能缓解就诊,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解析:本图V1~V2导联R波消失,QRS波群呈Qs波,伴ST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的表现。另外,Ⅱ、Ⅲ、aVF、V5~V6导联ST段下移,可能存在下侧壁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时常可见到肢体导联QRS波群电压降低。
[多选题]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P波切迹第一峰代表右心房除极
P波切迹第二峰代表左心房除极
P波切迹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除极
正常人P波峰间距不超过0.03s
解析:左心房肥大表现为P波电压增高、时间增宽、峰间距>0.04s、电轴偏移和复极改变,这种改变不仅见于左心房肥大,也可见于心房负荷增加、房内阻滞等情况。近年,国际心电图指南建议使用术语"左心房异常"来代替"左心房肥大"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