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V导联T波倒置常见
题目:关于正常人T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正常人V1导联T波可倒置,尤其见于女性。正常人V3导联T波倒置则极少见。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女性25岁,风湿性心脏病,长期口服洋地黄,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洋地黄效应
解析:心电图显示部分导联ST-T呈鱼钩样改变,结合长期口服洋地黄史,提示为洋地黄效应,并不表示洋地黄中毒。
[单选题]关于正常Q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V1或V2导联可出现Q波
解析: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出现QS波。
[单选题]目前引起心肌氧耗最高的运动方式是()。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解析: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双下肢、躯干及双臀均参与,以等张运动为主,等长运动的成分降到最低,是最接近生理的运动形式。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慢性咳喘20余年,因胸痛就诊。心电图如图3-1-9所示,应考虑为()。
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
解析: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2s。额面QRS心电轴右偏。Ⅱ、Ⅲ、aVF导联P波增高。V1导联r波极小,V5~V6导联S波明显加深,胸导联显著顺钟向转位,另外,肢导联低电压。该图符合rS型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于肺心病患者。该患者胸导联T波深倒置,结合胸痛病史,还应考虑合并有心肌缺血。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窦性心律,阵发性心房扑动
解析:心电图可见窦性P波,部分时段P波消失,代之以大锯齿波,频率为300次/分左右,为阵发性心房扑动,传导比例不固定,扑动波可自行终止并恢复为窦性P波。
[多选题]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
对腺苷敏感
可发生晕厥
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解析: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部位,右心室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但较少见。
[多选题]关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可表现为典型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常因运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解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属于遗传性心律失常,该类心律失常具有3个典型的特征:①常因运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②可表现为典型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静息心电图常无明显异常;③心脏结构多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