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儒家

题目: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下列中国学派与这一思想接近的是()。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强调“知德合一”,其涵义是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美德由教育而来”。中国儒家学派孔子强调“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可以看出二者都看到美德与智慧(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故选A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20世界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 解析: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使“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发展起来,但不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故B项表述错误。

  • [单选题]“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名言表明()。
  • 古希腊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

  •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伯里克利对不关心国家政治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挖苦,旨在鼓励成年男性积极参政议政。

  • [单选题]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新航路开辟

  • 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故B项正确。

  • [单选题]《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 解析:信息革命中,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但是工厂仍然大量存在,A项错误。信息革命中,电脑代替人的部分劳动,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B项正确,D项错误。信息革命开始后,技术进步造成的岗位减少导致人与机器间的斗争会持续下去,而不是止于信息革命,C项说法错误。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国史题库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初级中学历史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