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应按297.5万元列示
题目:甲公司于2015年1月5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无形资产,12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并交付管理部门使用。其中,研究阶段支付现金30万元、发生职工薪酬和专用设备折旧20万元;进入开发阶段后,相关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付现金30万元、发生的职工薪酬和计提专用设备折旧20万元、在开发该无形资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为3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职工薪酬100万元、支付现金100万元、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为100万元。甲公司估计该项专利权受益期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假定上述职工薪酬尚未实际支付。下列关于甲公司2015年财务报表列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项A,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使用前在资产负债表列示为开发支出,而12月1日已达到预定用途交付使用,因此开发支出的列示金额为0;选项B,无形资产摊销额=300/10×1/12=2.5(万元),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00-2.5=297.5(万元),所以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列示的金额为297.5万元;选项C,利润表管理费用列示的金额=30+20+30+20+30+2.5=132.5(万元);选项D,现金流量表应列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30+30=6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100万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15年4月,乙公司出于提高资金流动性考虑,于4月1日对外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10%,收到价款120万元(公允价值)。出售时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为110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0万元,利息调整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根据公司的会计政策应将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列关于乙公司于重分类日的会计处理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重分类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为180万元
解析: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投资收益=120-1100×10%=10(万元);重分类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1200×90%=1080(万元);重分类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100×90%=990(万元);重分类时确认其他综合收益=1080-990=90(万元)。重分类日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900
-利息调整 90
-公允价值变动 9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90%)900
-利息调整 (100×90%)90
其他综合收益 (1080-990)90
所以,选项B错误。
[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
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时预计负债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因奖励积分确认的递延收益
解析:选项A和C,计税基础均为0,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B,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D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4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15年3月31日,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一起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为800万元。2015年3月6日,法院对该起诉讼作出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6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不再上诉。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导致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期末余额"调整增加的金额为( )万元。
135
解析:该事项对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期末余额"调整增加的金额=(800-600)×(1-25%)×(1-10%)=135(万元)。
[单选题]以境外边境口岸价格条件成交的铁路或公路运输进口货物,海关应按货价的( )计算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1%
解析:以境外边境口岸价格条件成交的铁路或公路运输进口货物,海关应当按照货价的1%计算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多选题]某外国投资者拟并购境内某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下列情形中,应当向商务部进行申报的有( )。
涉及重点行业
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
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要求。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多选题]如果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对财务报表是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一项或两项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该存货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向持有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第三方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实施检查或其他适合具体情况的审计程序
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第8条。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是( )。
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
解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它们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多选题]2007年10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天翼资本"拟对恒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恒信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天翼资本调查发现,恒信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自然人股东甲、乙和法人股东A公司分别认缴的出资比例为15%、15%和70%;甲、乙以现金出资,A公司以现金200万元和500平米办公用房作价1200万元出资;甲、乙一次性缴付了全部出资,A公司则于首期缴付了200万元现金,办公用房于2006年6月交付恒信公司使用,但一直未办理过户手续;按照股东协议的约定,A公司应于2006年6月底之前缴付全部出资。基于上述事实,天翼资本认为,A公司的首次出资额未达认缴总出资额的20%,不符合法定比例要求,且其实物出资义务尚未履行完毕。A公司遂应天翼资本要求,将办公用房过户给了恒信公司。
甲的同学丙在获悉天翼资本有意投资恒信公司后提出,甲和丙在恒信公司成立前签订有股权代持协议,约定由丙实际出资并享受投资收益,甲仅作为名义股东代行股权。丙据此要求甲返还恒信公司分红,并请求恒信公司确认股东身份。天翼资本经调查确认,甲和丙之间的股权代持协议属实,且不存在可能导致该协议无效的其他法定情形。但甲不同意确认丙的股东身份,只同意向丙返还出资本息,且拒绝返还分红。对于丙的确认股东身份的请求,乙与A公司均表示反对,恒信公司遂予以拒绝。后经天翼资本协调,甲、丙于2007年11月达成和解,甲向丙返还300万元出资款本息并给予高额补偿,丙放弃其他请求并与甲解除股权代持协议。
2007年12月,天翼资本入股恒信公司,恒信公司同时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3月,恒信公司获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1年1月,恒信公司拟公开增发股票。证券公司调查发现,恒信公司从2008年至2%年分别实现可分配利润1080万元、1800万元和3000万元,并累计分配利润1280万元,其中现金分红480万元。证券公司认为恒信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不符合增发条件,建议改换其他融资方式。恒信公司遂申请分期发行8000万元公司债券,并获证监会核准。恒信公司于2011年5月发行公司债券4000万元,再于同年6月和7月各发行公司债券2000万元。
2011年7月初,恒信公司总经理秘书丁无意中听到公司总经理与董事长讨论收购B上市公司事宜,遂于7月4日买入B公司股票3万股。7月6日,市场出现收购传闻,B公司股价当日及次日连续涨停。B公司询证相关股东后,于7月8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的股东C公司正与恒信公司就收购事宜进行谈判。B公司股票随即停牌。7月15日,恒信公司与C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收购后者所持B公司30%的股份,并发布相关公告,股票复牌。丁于7月18日悉数卖出此前买入的B公司股票,获利丰厚。收购协议于2011年7月底履行完毕,恒信公司成为B公司的大股东。
2012年8月,B公司发布公告称,恒信公司从二级市场再增持B公司1.5%的股份。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天翼资本认为A公司首次出资额不符合法定比例要求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天翼资本认为A公司的实物出资义务未履行完毕的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甲是否有权拒绝丙关于返还恒信公司分红的请求?并说明理由。
(4)恒信公司是否有权拒绝丙关于确认股东身份的请求?并说明理由。
(5)证券公司认为恒信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不符合增发条件的意见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6)恒信公司分期发行公司债券的各期发行比例和时间间隔是否符合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7)B公司是否有义务于7月8日发布关于收购谈判事项的公告?并说明理由。
(8)秘书丁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并说明理由。
(9)恒信公司从二级市场增持B公司1.5%股份时,是否必须向其他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或向证监会申请豁免?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