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为()
正确答案 :C
肾衰竭
解析: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致死原因为肾衰竭。
[单选题]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正确答案 :B
性交
解析:梅毒的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
[单选题]患者,男,21岁,1个月前有不洁性交史,1星期前在冠状沟处出现一红斑、丘疹,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椭圆形,直径1cm左右,边界清楚,稍高出皮面,上有少量渗出物,不痛。近几天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硬,散在不融合,无疼痛及压痛,皮肤表面不红。哪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正确答案 :E
梅毒
解析: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约2~4周,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初为丘疹或浸润性红斑,继之轻度糜烂或成浅表性溃疡,其上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或覆盖灰色薄痂,边缘隆起,周边及基底部呈软骨样硬度,直径1~2cm,呈牛肉色,局部淋巴结肿大。考虑该患者临床变现为硬下疳,因此梅毒的可能性较大。
[多选题]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ABCDE
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及后发症的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
抗生素首剂应小剂量
病情重者可同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最重要的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病原治疗是关键和根本措施,此外也要兼顾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为防止赫氏反应,抗生素首剂应小剂量;病情重者可同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选题]关于虱传回归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DE
包柔体可于虱体腔中终生存活
虱叮咬及虱粪均不能传播本病
虱体体液包柔体可经皮肤创面侵入人体
解析:体虱为主要传播媒介,头虱也可传播,但阴虱不能传播;虱吸入患者血后,回归热包柔体穿过肠腔进入体腔成熟后可终生存活,但由于其不能进入胃肠道和唾液腺,故不能通过虱叮咬及虱粪传播本病。只有在虱体于人体表面被破坏后,体液中的回归热包柔体通过搔破后的皮肤表面才能得以侵入人体。
[单选题]患者男,22岁,农民,因“发热、全身肌肉疼痛7d,尿黄2d”于8月7日来诊。查体:球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5cm,腓肠肌压痛。当地有类似疾病流行。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女,28岁,因“被蜱叮咬后发热4d”于2月来诊。3周前去郊外旅游被蜱叮咬,4d前出现发热,无明显畏寒,全身肌肉疼痛,小腿部胀痛,伴头痛、四肢出现红斑,并逐渐扩大。查体:T39℃,P109次/min,BP110/60mmHg;意识清楚;双睑轻度水肿,双颌下可触及黄豆粒大淋巴结,无压痛;四肢散在片状斑疹和环形皮疹,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Hb100g/L,WBC4.6×109/L,N0.65,L0.30。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女,28岁,因“被蜱叮咬后发热4d”于2月来诊。3周前去郊外旅游被蜱叮咬,4d前出现发热,无明显畏寒,全身肌肉疼痛,小腿部胀痛,伴头痛、四肢出现红斑,并逐渐扩大。查体:T39℃,P109次/min,BP110/60mmHg;意识清楚;双睑轻度水肿,双颌下可触及黄豆粒大淋巴结,无压痛;四肢散在片状斑疹和环形皮疹,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Hb100g/L,WBC4.6×109/L,N0.65,L0.30。
正确答案 :
[多选题]患者男,17岁,中学生,因“发热4d,行走困难2d”于8月20日来诊。患者4d前发热,体温39.5℃,伴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初以为患“感冒”,自服“感冒清”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体温继续升高,最高达40.2℃。同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逐渐加重,以至于出现行走困难,由家属抬入病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关节炎”、“肝炎”及结核病等病史。查体:T40℃,P126次/min,R40次/min,BP100/66mmHg;急性病容;咽充血,结膜充血;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的淋巴结,轻压痛;肝肋下1cm,双肾区轻扣痛;双下肢小腿部肌肉明显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痛,病理反射未引出。
正确答案 :
[多选题]患者女,43岁,新疆喀什牧民,因“突发寒战、高热伴头痛、眩晕及全身肌肉酸痛2d”来诊。10d前患者有类似寒战、发热病史,治疗7d后,体温突转正常,伴大汗淋漓、全身乏力;2d前再次发作。查体:T39.5℃,P110次/min,BP100/70mmHg;巩膜轻度黄染,结膜及咽部充血,胸腹部散在点状出血性皮疹,腰背部皮肤见散在硬结,有抓痕;肝肋下3cm,有触压痛,脾肋下6cm;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未引出。
正确答案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