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题目:“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种植玉米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解析:苏联种植玉米失败的原因一是受旧体制的束缚,二是忽略各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差异,三是生产管理不善。但其种植不理想不是生产力方面的因素,因而C项符合题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1933-1943年国会通过的重大立法中,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制的。罗斯福及联邦政府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①加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力②打破了三权分立的传统③削弱了美国国会的独立性④使美国集权趋势有所加强
①③④
解析:美国自1787年宪法颁布以来,一直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虽然总统的权力有所加强,但不意味着美国打破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故②应排除。其他三项均正确,故答案选B。
[单选题]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矗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分析能力。题干表明劳动和资本密集产业比重下降,而以高科技为代表“朝阳工业”发展迅速,这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太变化的表现。
[单选题]在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中,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是其重要的一步。推动这一演变的主要动力是()。
对外扩张的需要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被征服者因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而不满,引起了社会动荡,为维护统治,于是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适用范围逐渐扩大,故此题应选D项。
[单选题]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④②①③
[单选题]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阶段。“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①新航路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②③④
解析:首先理清“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①、②、③、④都符合这一时间要求。然后理清“全球史观”强调是一个整体,而新航路开辟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联系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整体性。
[单选题]“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①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②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③1978年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④《共产党宣言》封面,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所给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否符合具有标志性的大事。《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结束了习惯法作为法律依据的历史,标志着古罗马法律进入到成文法阶段;1949年的新中国开国大典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党内思想混乱,指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所以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都符合具有历史标志性这一要求。故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