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D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题目: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一方面要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要客观看待( )

解析: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一方面要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要客观看待教育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教育史上,最早运用"产婆术"教导学生的教育家是( )
  • 苏格拉底

  • 解析: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他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不到真知;第二步是定义,在问答过程中归纳;第三步是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故选择D。A项,洛克提出白板说。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像一块白板,即空白的板,人的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B项,柏拉图一一《理想国》。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就是通过教育。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C项,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一一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 [单选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环境因素

  • 解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强调的是环境对"橘"的影响。从教育角度来看,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单选题]"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了哪一种课程理论?( )
  • 活动课程理论

  • 解析:活动课程理论的提倡者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人物,他主张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要求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使课程满足儿童当前的需要和兴趣。于是,他提倡和实验活动课程。反对传统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 [单选题]批改学生作业时,张老师使用了"你最近进步很快,祝贺!""关于某某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好,加油!"等批语,并对后续学习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评价功能与进行的时间来看,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 形成性评价

  •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 [单选题]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铅笔的多种用途体现了( )。
  • 发散思维

  • 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铅笔的多种用途"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故选择B。A选项,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l0题的思维方式。C选项,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D选项,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 [单选题]( )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布鲁纳

  • 解析: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单选题]母亲让自己的儿女帮他料理家务,让女儿去擦盘子,让男孩去拖地,但是男孩溜出去玩了,于是母亲将两项任务都交给了女儿。皮亚杰将这个故事讲给一群孩子听.这些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女儿不应该服从,那么听故事的孩子们的年龄最有可能的是( )。
  • 8~10岁

  •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接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标准: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禧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结合题干中"孩子大部分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可知他们已经不把规则(妈妈的话)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故本题儿童处于8~10岁。

  • [单选题]从人本性和互补原则出发,下列座位编排方式最合理的一组是( )。①任意编排;②将相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排在一起;⑧把知识和能力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④将性别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⑤采取座位轮换方式,将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⑥将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
  • ③④⑤⑥

  • 解析:③④⑤⑥对学生座位的编排方式是最为合理的。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