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 正确答案 :D
  •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 解析: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 [单选题]静脉注射某药,X=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 正确答案 :C
  • 4L

  • 解析:根据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V=X/C计算得出。

  • [单选题]药物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fu)为0.02,恒速滴注达稳态后的血中药物浓度为2μg/ml。这时联用药物B,当A、B药都达稳态时,药物A的fu上升到0.06,其血中药物总浓度变为0.67μg/ml,已知药物A的药理效应与血中非结合型药物浓度成比例,药物A、B之间没有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请预测药物A与B联用时,药物A的药理效应会()
  • 正确答案 :C
  • 几乎没有变化

  • 解析:药物A、B之间没有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且药物A的药理效应与血中非结合型药物浓度成比例,则药物A的药理效应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血浆蛋白结合率(fu)前后都很低,故药理效应几乎没有变化。

  • [单选题]一般来说,容易向脑脊液转运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弱碱性

  • 解析: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型存在,所以一般来说,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 [单选题]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百分之几所需要的时间()
  • 正确答案 :C
  • 63.2

  • 解析:药动学的统计矩分析中,一阶矩与零阶矩的比值即为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63.2%所需要的时间。

  • [单选题]某患者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已知t=4h,V=60L,请问给药30min后血药浓度是()
  • 正确答案 :A
  • 0.153μg/ml

  • 解析:根据题意X=10mg;t=4h;V=60L;t=30min=0.5h。带入公式C=X/V=10/60=0.167μg/ml;k=0.693/=0.173/h;最后带入公式lgC=lgC-kt/2.303,求得C=0.153μg/ml。

  • [单选题]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
  • 正确答案 :D
  • 表观分布容积

  • 解析: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如果在小肠被重吸收,会经门静脉返回到肝,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称为肠肝循环。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中,主药成分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消除半衰期是指体内药量或者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通常用公式V=X/C表示。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向各个组织器官分布,以致药物能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 [单选题]药物在载体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是属于()
  • 正确答案 :E
  • A、B选项均不是

  • 解析: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和膜动转运。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转运的。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被动扩散不需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促进扩散需要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 [单选题]达峰时间()
  • 正确答案 :E
  • 吸收与消除达到平衡的时间药一时曲线各部分反映了

  • 解析:药一时曲线中升段为吸收相,其坡度(斜率)大小反映吸收速度的快慢;降段为消除相,其坡度大小反映消除速度的快慢;当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时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峰值;曲线下面积反映的是药物的吸收程度,即吸收了多少药量;而药物剂量大小与达峰浓度有关。

  • [单选题]药物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 正确答案 :E
  • A、B选项均不是

  • 解析:药物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代谢;药物从血液向尿液或胆汁转运,最终被清除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代谢与排泄过程反映原形药物从循环中的消失,合称为消除;代谢和排泄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与半衰期相关。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医院药事管理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题库 专业进展题库 药物分析题库 临床药物治疗学题库 药理学题库 岗位技能题库 主管药师专业实践(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