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头孢唑林
题目:G+杆菌首选抗生素()。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角膜基质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盘状角膜炎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角膜基质炎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而盘状角膜炎以水肿为主,不伴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
解析:上述两种角膜基质炎症临床上容易混淆。盘状角膜炎是基质和内皮对病毒抗原反应引起,临床特点是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不伴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后弹力层可有皱褶;伴发前葡萄膜炎时,在水肿区域角膜内皮面出现沉积物。免疫功能好的患者病情有自限性,持续数周至数月后消退。而典型的扇形角膜基质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和KP。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角膜基质深层的新生血管,在角膜板层间呈红色毛刷状,最终炎症扩展至角膜中央,角膜混浊水肿。炎症消退后,水肿消失,少数患者遗留厚薄不同的瘢痕。因此角膜病变的特征是两者进行鉴别的关键,正确答案选择B。
[单选题]引起角膜基质炎的寄生虫是()。
盘尾丝虫
解析:角膜基质炎是一种以细胞浸润和血管化为特点的角膜基质非化脓性炎症,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血液循环抗体与抗原在角膜基质内发生的剧烈免疫反应和发病有关。先天性梅毒为最常见的原因,结核、盘尾丝虫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麻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本病。因此答案选C。
[单选题]患者,男性,36岁,右眼化脓性角膜溃疡,角膜刮片细菌培养证实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此时首选的眼用抗菌药是()。
万古霉素
解析:细菌性角膜炎对角膜组织可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临床上对疑似细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初诊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溃疡严重程度给予广谱抗菌药治疗,然后再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使用敏感抗菌药。头孢菌素是针对病原体未明的G+菌感染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G+菌角膜炎首选抗菌药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对G-细菌和许多G+菌都有抗菌作用,万古霉素对G+球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尤其对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如耐甲氧西林的菌株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严重的难治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二线用药。因此本题应选择D。
[单选题]患者,男性,19岁,双眼"近视"9年。曾戴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良好。最近2年发现近视度数加深较快。眼部检查:右眼0.2,戴镜矫正视力1.0;左眼0.1,矫正视力0.4。双眼均无充血,右眼角膜透明,角膜中央向前隆起,呈锥状,中央变薄。左眼角膜向前锥状突起、变薄更明显,中央部出现明显的全层角膜混浊。验光结果:右眼-5.75DS-3.75DCX170°→1.0左眼-6.50DS-5.65DCX150°→0.4。
[单选题]角膜睑裂区见灰白钙质沉积,高出角膜上皮表面,可能的诊断是()。
带状角膜变性
解析:此题是对常见角膜变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带状角膜病变起始于睑裂区角膜边缘部,在前弹力层出现细点状灰白色钙质沉着。病变外侧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的角膜分隔,内侧呈火焰状逐渐向中央发展,汇合成一条带状混浊横过角膜的睑裂区,沉着的钙盐最终变成白色斑片状,常高出于上皮表面。边缘角膜变性表现为单眼或双眼对称性角膜边缘部变薄扩张。角膜老年环是周边角膜的脂质沉积。圆锥角膜表现为角膜曲率增加,形成向前膨出的圆锥。而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是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正确的答案应分别选择A、D。
[单选题]下述疾病中,最不容易引起角膜带状变性的是()
老年性白内障
解析:A、B、C、D四种眼病的严重病例,尤其是疾病的晚期均可发生角膜带状变性,而老年性白内障可通过手术得到很有效的治疗,但老年性白内障过熟期可引起晶状体性青光眼和葡萄膜炎,也有发生角膜带状变性的可能,但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