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一小儿,女患者。11岁。患甲状腺癌,并有颈淋巴结转移。医生告诉患儿母亲,女孩需做甲状腺癌根治术,按常规手术后要造成颈部塌陷变形,肩下垂,身体的外观和功能都要受到一定损害。当患儿母亲听到要造成这些后遗症后,断然拒绝治疗,带孩子出院。过了不久,患儿家属考虑到癌症将危及到病人的生命,故再次来到医院,要求给予治疗,并请求医生尽可能不给孩子留下终身伤残的痛苦。医生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打破常规,采用一种新的术式,既收到治疗效果,又使女孩子保留外形美观,功能不受破坏。患者及家属同意做此手术,尽管这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当时尚不能肯定。手术进行得很顺利,随访远期疗效也很好。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胚囊自受精日起超过多少天就不能用于研究()
14天内
解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改变人胚地位的重大转折点。处在发育早期的人胚有可能发育成一个或多个个体,但在某个时间段后而人胚便不能再发育成一个以上的个体,这个"不可逆"点最早可在卵子受精后14天左右观察到,这时原条即神经系统的原基出现了。因此,这一观点强调时间上的分界线,认为可以采用发育不到14天的人胚进行研究,以起到减轻他人痛苦的作用,而在14天后,胚胎的道德地位则比他人(可能获得的)利益更加重要。
[单选题]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伦理方面的重要性指()
实现了在更高层次上对人的健康的全面关怀
[单选题]在保护患者隐私时应考虑除外()
患者不愿让他人知道的艾滋病病情,要求绝对保密
[单选题]明末清初有一位文人叫杨思坚,病危,临终前要求名医傅青主诊治,当时适值酷暑时节,又有数百里之遥,傅青主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前往救治,经受日晒雨淋,整整五天五夜才赶到。这个案例说明了我国古代医学家哪方面的传统医德()
一心赴救
[单选题]某大医院眼科医生第2天要为一位患者做角膜移植手术,当天晚上发现准备的角膜不见了,若患者第2天做不了手术,将有完全失明的危险,于是该医生到医院太平间偷偷摘取了一位刚刚死亡患者的角膜。第2天,手术很成功。但不久,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现角膜不见了,状告了该医生。关于这起案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该医生没有征得死亡病人家属同意,自行摘走角膜,违反了知情同意权
[单选题]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以下关于艾滋病监测与咨询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有偿初筛检测
[单选题]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病历保存年限分别是()
15年;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