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甲级资质由()审批和核发。
正确答案 :D
水利部
解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分为甲、乙、丙三级,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承担甲级资格证书的申请受理、延续及变更的审查、日常检查等具体管理工作;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委托承担甲级资格证书的初审和乙、丙级资格证书的申请受理、延续及变更的审查、日常检查等具体管理工作。没有省级水土保持学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乙、丙级资格证书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承担。
[单选题]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的()阶段报批水土保持方案。
正确答案 :B
可行性研究
解析: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环保局、水利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于1994年制定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办法》,调整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程序,首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其次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最后由计划主管部门审批项目的立项。管理办法中明确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水土保持方案。
[单选题]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和总体布置图要有一定的精度,一般在农区图的比例尺为()。
正确答案 :A
1:5000~1:10000
解析:初步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和总体布置图要有一定的精度,一般在农区图的比例尺为l:5000~1:10000,林区为l:2.5万,牧业(风沙草原区)为1:5万~l:10万。
[单选题]水力侵蚀(水蚀)形式可分为溅蚀、面蚀和()等。
正确答案 :D
沟蚀
解析:水力侵蚀简称水蚀,是指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类型又可根据侵蚀发生的外部形态,分为不同的形式,如水力侵蚀类型可分为溅蚀、面蚀、沟蚀等。
[单选题]()是指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水力侵蚀
解析:水力侵蚀简称水蚀,是指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力侵蚀类型可分为溅蚀、面蚀、沟蚀等。
[单选题]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最大土壤流失量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之比
解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是指在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在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拦渣率是指在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扰动土地整治率是指在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多选题]水土保持监督部门有权进行()。
正确答案 :ABCD
验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审批水土保持方案
监督交通、水工程、工矿企业以及资源开发等活动
监督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水土保持监督部门有权对交通、水工程、工矿企业以及资源开发活动等活动进行监督。首先,通过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其次,监督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监督建设单位按照方案实施的进度安排落实资金、监理、管理和其他保证措施,确保方案的落实。最后,通过验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多选题]《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规定了遥感监测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 :ABC
土壤侵蚀因子
土壤侵蚀状况
水土流失防治现状
解析:《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规定了遥感监测内容:一是土壤侵蚀因子,包括植被、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等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以及开矿、修路、陡坡开荒、过度放牧和滥伐等人为活动;二是土壤侵蚀状况,包括类型、强度、分布及其危害等;三是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包括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多选题]重力侵蚀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块体移动。根据其形态可分为()等。
正确答案 :BCD
崩塌
滑坡
泻溜
解析:重力侵蚀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块体移动。根据土石物质破坏的特征和移动方式,可分为泻溜、崩塌、滑坡等形式。A项,滚动为风力侵蚀运动的主要形式。
[多选题]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开展的工作重点包括()。
正确答案 :ABC
法规体系建设
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标准建设
解析:预防监督是对现有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进行调查、监测与管理,其目的是预防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和扩大,巩固治理成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预防监督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强化执法,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开展的工作重点:一是法规体系建设;二是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三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标准建设。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