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终结性评价的主体只有老师
题目:下列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终结性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终结性评价的理解。期末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同学问的互评都属于终结性评价,而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阅读《陈涉世家》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生:(齐答,有的笑)反抗。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不过,说出这句话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就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入花费时间较长,不利于课文的教授
解析:该导入是个成功的导入,由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导入贴合文意,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浪费时间,所以选D项。
[单选题]设计《荷塘月色》教学方案时,教师将赏析文章的语言美作为教学重点,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围绕作者的想象,形成画面,并进行自我创作
解析:进行文本再创作属于写作的教学目标,无法达到题干中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的目的,所以选D。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答题。题目一:《我的母亲》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相仿的,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与同学进行交流,写成一个片段。题目二: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画春天,诗人喜欢歌唱春天,请你选一幅表现春天风景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一首诗。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目一与课文联系紧密,题目二与生活联系紧密
解析:题目一回忆自己生活写一段话;题目二是借助生活中春天的画面写成文字,都与生活联系紧密。
[单选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课后习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探究一下‘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对该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这道题旨在对诗歌写作背景的探究
解析:作业设计中没有提及诗歌的写作背景,其体现的更多的是诗歌所包含的主观情感。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设计的思路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分块设计,具有阶段特色,各学段又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目标
解析: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