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让幼儿主动选择课程
题目:为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不正确的做法是( )。
解析:由于儿童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尚未达到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的程度,所以D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张老师心情烦躁的时候,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随意批评或是打骂幼儿。这表明张老师( )。
缺乏心理调适能力
解析:张老师心情烦躁时没有进行自我调适,反而大骂幼儿,所以表明张老师缺乏心理调适能力。
[单选题]5岁的小小是家里的老大,但爸爸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只允许家里的弟弟们上学,要求其在家务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爸爸的思想保守但不至于触犯法律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爸爸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故选择B
[单选题]宋老师发现很多幼儿的生活习惯不好,就创编了一些关于习惯培养的儿歌,这些儿歌很受幼儿欢迎,对他们的习惯养成产生了积极作用。宋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师德规范是( )。
探索创新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终身学习”规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数育教学水平。题目中宋老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体现了其创新精神,故选择D。
[单选题]“并非一切糕点都是甜味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至少有一种糕点不是甜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直言命题的推理,“并非所有是”等值于“有些非”,又因为“有些”等同于“至少有一个”,故选择A项。
[多选题]材料:
小二班有一个叫涛涛的孩子,因为有全家人的宠爱,自己的东西从不让别人碰,还很任性。
一天,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涛涛想去搭积木,可是建构区里已经挤了很多孩子,涛涛不管那么多,拼命往里挤,边挤边推正在搭积木的幼儿,嘴里还嚷嚷:“你们让开,让我先玩。”看见没有人让给自己,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个过程被李老师看在眼里,李老师走过去将涛涛扶起来,说:“涛涛,你继续哭下去的话,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你都玩不到了,不如我们先到别的地方去玩,等一会儿再回来搭积木。”涛涛止住了哭声,点了点头,跟着李老师走到另一个活动区域玩起了拼图游戏,一会儿就拼出小花来,涛涛开心地笑了,李老师趁机说:“我们能不能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拼出更有趣的图案呢?”涛涛点点头,高兴地跑出去找小朋友。之后,李老师有意引导涛涛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慢慢地,涛涛不再只顾自己的感受,也能与同伴分享玩具。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单选题]如果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消失了,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所有物体的质量都会消失
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m=pV(m为质量,p为密度,V为体积)。由此可见,质量只和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相关,而与是否存在引力无关。所以重力消失,物体的质量本身不会消失。故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