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为增加混悬液稳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电位、使粒子絮凝程度增加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题目:下列有关药物稳定性正确的叙述是()
解析:药物晶型分为稳定型和亚稳定型,亚稳定型可转变为稳定型,属热力学不稳定晶型。由于其溶解度大于稳定型药物,故常用亚稳定型药物制成多种固体制剂。乳剂中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比重不同,乳剂敖量过程中分散相上浮,出现分层,分层不是破坏,经振摇后仍能分散为均匀乳剂。絮凝剂作为电解质,可降低zeta电位,当其zeta电位降低20~25mV时,混悬微粒可形成絮状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乳剂常因乳化剂的破坏而使乳剂油水两相分离,造成乳剂的破坏。乳剂破坏后不能再重新分散恢复原来的状态。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催化称为一般酸碱催化,而不是特殊酸碱催化。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问题:下列关于安瓿质量要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题干:注射用葡萄糖50g,盐酸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A.应具有低膨胀系数和耐热性
C.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D.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解析:安瓿的质量要求有:①安瓿玻璃应无色透明,以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质情况;②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③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④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⑤熔点较低,易于熔封;⑥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对光敏性药物,应选琥珀色安瓿。题中要求安瓿瓶具有较高的熔点是错误的。
[单选题]维生素C注射液不能加入以下什么输液中使用()
碳酸氢钠
解析: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显强酸性;容易氧化。因此维生素C注射液使用时不能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否则可引起pH改变,影响其稳定性。
[单选题]关于给药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舌下给药吸收率高,但起效较缓慢
解析:口服给药是指通过口腔摄入药物,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而转运至体循环,以全身治疗为目的的给药方式。口服给药是最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最常用给药途径之一,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疾病和人群,尤其适合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其中片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剂型。口服给药虽然方便、安全,但易受胃肠生理因素的影响,临床疗效常有较大的波动。舌下给药立即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吸收率高,可达95%,起效较快,几分钟见效。
[单选题]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解析: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多选题]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一般具有()
增溶作用
润湿作用
乳化作用
解析:聚山梨酯类商品名为吐温,本类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强,具有乳化、扩散、增溶、润湿、稳定等作用。广泛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稳定剂、润湿剂等。
[多选题]1972年Singer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式的生物膜构成包括()
类脂质分子(主要是磷脂)尾尾相连构成双分子层(对称膜)
膜上镶嵌着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蛋白质可发生侧向扩散运动和旋转运动
在细胞膜分子间及膜蛋白质分子内存在细微的含水孔道
解析:流动镶嵌模式认为细胞膜是由流动着的液态类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即两个类脂质分子(主要是磷脂)尾尾相连,脂质分子的极性部分露于膜的外面,非极性部分向内形成疏水区,形成对称的膜结构。膜中镶嵌着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蛋白质可发生侧向扩散运动和旋转运动。磷脂中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高,熔点低于正常体温,呈液晶状态,故双分子层中的分子具有流动性。在细胞膜分子间及膜蛋白质分子内存在细微的含水孔道,微孔的直径因其部位不同而不同。
[多选题](二)案例摘要:沉降硫磺30g,硫酸锌30g,樟脑醑250ml,羧甲基纤维素钠5g,甘油100ml蒸馏水加至1000ml。
[多选题](四)案例摘要:处方:水杨酸50g,硬脂酸甘油酯70g,硬脂酸100g,白凡士林120g,液体石蜡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羟苯乙酯1g,蒸馏水48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