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
正确答案 :A
1000;1250
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的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根据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正确答案 :A
①②
解析:根据材料对“挤出效应”的解读,可知“挤出效应”就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故题目设问可转化为“下列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是”。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①②都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或具体要求,故当选;③④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故不合题意,排除。
[单选题]在集贸市场上买东西,讨价还价是普遍的现象。商品的卖者总是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品最后的成交价格,则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正确答案 :C
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题干中的买卖、讨价还价说明的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所以正确答案为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