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
过敏性休克 脂肪萎缩与肥厚
题目:下列哪些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解析: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包括:(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数因剂量过大或进食太少或运动过多所致。其症状因制剂类型而异。普通胰岛素能迅速降血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长效胰岛素制剂降血糖作用缓慢,一般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精神和情绪紊乱、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为防止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应让患者或其家属熟知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食或饮糖水等以防止进一步发展。严重者须立即静注50%葡萄糖救治。但须注意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过敏反应。多数因使用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所致。一般反应较轻,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轻者可用抗组胺药,重者须使用皮质激素治疗。(3)胰岛素抵抗。主要有两种情况:①急性型: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胰岛素抗体、胰高血糖素)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②慢性型:其成因十分复杂,可能系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转系统失常。(4)脂肪萎缩与肥厚。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可能是对胰岛素的某种过敏反应,而局部脂肪肥厚可能是由于局部高浓度胰岛素的脂肪合成作用所致,常见于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者,因此应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与血浆蛋白结合
解析: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与血浆蛋白结合。酸性药物多与清蛋白结合,碱性药物多与ai酸性糖蛋白结合,还有少数药物与球蛋白结合。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量受药物浓度、血浆蛋白的质和量及解离常数影响,各药不同而且结合率(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与总药量的比值)随剂量增大而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性的,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结合物分子变大不能通过毛细管壁而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单选题]肝素可用于治疗的疾病是()
肺栓塞
解析:肝素具有抗凝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性疾病。对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患血友病、血小板机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紫癜、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核、孕妇、先兆流产及产后、内脏肿瘤、外伤及手术后等都禁用肝素。
[多选题]通过量效曲线可以反映()
A.最小有效量B.半数有效量C.极量D.最小中毒量E.最大效能
[多选题]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的效应有()
心脏兴奋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骨髓肌血管舒张
促进糖原及脂肪分解,升高血糖
解析: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的效应与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相似:①心血管系统:激动心肌β1受体的作用较强,与肾上腺素相比,加快心率及加速传导的作用较强,但由于对正常起搏点作用较强而较少引起心律失常。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张,也扩张冠状动脉,但对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舒张作用较弱,对静脉也有扩张作用。小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大剂量使用时,由于静脉强烈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此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冠状动脉流量也可能下降。②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作用比肾上腺素强,也能抑制组胺和炎症介质释放。③其他;促进糖原分解及游离脂肪酸释放;升高血糖,作用比肾上腺素弱。增加组织耗氧量,抑制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由于皮肤黏膜血管是α受体,因此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不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