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性,67岁。近3天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电图如图3-3-8所示,应诊断为()。
正确答案 :C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解析:V1~V3导联可见坏死性Q波,伴ST段抬高及T波倒置,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肢体导联呈现低电压。
[单选题]关于心脏基本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心房与心室由瓣膜隔开以确保血流朝一定的方向流动
解析:心脏由四个分隔的腔组成,即薄壁的左、右心房和厚壁的左、右心室,心房与心室由瓣膜隔开以确保血流朝一定的方向流动。左、右心房内由一层较薄的房间隔分开,左、右心室由室间隔分开。右心房通过三尖瓣将血液排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驱动血液通过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肺动脉分成左、右两个分支,然后继续分至毛细血管床,血液在此将其中的CO与肺吸进的新鲜O交换,交换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房的血液通过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左心室需用6倍于右心室的收缩力将血液输入除肺以外的全身各个部位,因此左心室心肌较右心室肥厚。在左心室各壁中,心尖部最薄,是室壁瘤好发的部位。
[单选题]关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E
Brugada波不受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
解析: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间歇性、隐匿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不同时间记录心电图,Brugada波的形态可不同,且受心率、自主神经及Ⅰa类、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钠通道阻滞剂如普鲁卡因胺、阿义马林等可诱发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患者出现典型的Brugada波。
[单选题]患者女性,49岁,心悸多年。心电图检查见图3-8-5,应诊断为()。
正确答案 :C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解析:窦性心搏与室性期前收缩交替出现称之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单选题]有关预激综合征患者T波改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若成功射频消融术后T波仍然倒置,常表明合并有原发性T波改变
解析:部分患者成功射频消融术后T波在一段时间内可仍然倒置,此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冠心病。因突发胸痛不能缓解就诊,下图系患者胸痛发作后1小时、24小时及3周的心电图记录,应诊断为()。
正确答案 :A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解析:本图系患者胸痛发作后1小时、24小时及3周的心电图。Ⅱ、Ⅲ、aVF导t出现病理性Q波及ST段弓背向上抬高,随后ST段逐渐恢复,T波倒置由浅变深呈冠状T波,心电图呈现典型的心肌梗死由急性期到亚急性期的演变过程。需要注意:有时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可伴有V1、V2、V3导联ST段压低,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对应性改变。亦有学者发现V1~V3的ST段下移是合并前壁心肌缺血的表现。本例心电图发现随着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恢复到等电位线,胸导联ST段压低亦消失,提示胸导联ST段压低为对应性改变。
[单选题]关于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PR间期缩短
解析:高钾血症可引起PR间期延长。
[多选题]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正确答案 :ABCD
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解析:病理性PR间期延长需与干扰性PR间期延长相鉴别。干扰性PR间期延长常见于以下情况:①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②房性心动过速;③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④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多选题]关于AAI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BDE
不能保持房室同步
电极导线通常放置在左心耳处
适用于心房静止者
感知自身心房活动后触发心房脉冲的发放
解析:AAI起搏器适用于窦房结功能异常而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患者。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静止的患者为AAI起搏器的禁忌证。AAI起搏器能保持房室同步,属于生理性起搏。AAI起搏器感知自身心房活动后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AAI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常放置在右心耳处。
[单选题]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晕厥就诊。电解质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常规心电图如图3-18-3所示。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晕厥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正确答案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