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10%
题目:关于核左移定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血小板不减少的疾病是()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解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见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PDW降低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考点】:部分检测参数临床意义
[单选题]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
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解析:试剂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种类繁多,虽配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其中,碳酸钾、草酸铵等是用来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物质。【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单选题]关于血小板计数和MPV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PLT高,MPV高:骨髓瘤
[单选题]白血病时白细胞暂时性增高是由于()
边缘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
解析: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分成阶段是人为的,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减低的原因:①暂时性增高:如严寒或暴热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细胞从边缘池释放入循环池。②持续性增高:如化脓性感染、晚期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趋化因子作用使贮备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分裂池异常、细胞周期延长,使循环池细胞运转时间延长。③暂时性白细胞减低:如伤寒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④持续性白细胞减低:如原发性、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粒细胞破坏过多。【考点】:粒细胞
[单选题]关于白细胞计数方法和生理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吸烟者平均白细胞计数低于非吸烟者
[单选题]白细胞总数增高应除外下列哪种情况()
流行性感冒
解析:流行性感冒时,WBC降低(<2×109/L),与细菌内毒素、病毒作用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降低,或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等有关。【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单选题]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猩红热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
解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变异可达30多倍,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参考值
[单选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
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枯草热)等,坏死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8×109/L),且伴有贫血。【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