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27岁,男性,河北省人。突起发热伴头痛、全身疼痛、食欲不振10天,起病第5天出现全身皮疹。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9.2℃,脉搏120次/分,咽喉充血,除头面部外,全身皮肤有斑丘疹和少量皮下出血点。肝脾肋下未触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5.3×109/L,红细胞为4.9×1012/L.血小板为153.7×109/L。当地有类似患者,家里老鼠较多,有被蚤叮咬史。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乙型脑炎治疗中哪种疗法最重要()。
对症疗法
解析:本题属记忆、理解题。考学生对乙型脑炎治疗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C",说明不了解目前无针对乙型脑炎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以积极对症治疗,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为乙型脑炎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要点乙型脑炎的治疗以对症治疗最重要。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理解、记忆题。考学生对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C",学生一般认为疾病进入多尿期后,因尿量增加尿毒症症状会减轻,但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早期血中BUN和Cr等反而上升,尿毒症症状加重;②选答"D",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每日尿量一般在4000~8000ml,仅少数病人每人尿量可多达15000ml;③选答"E",说明不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可因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发生继发性休克。要点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d,虽早期尿量增加但尿毒症症状并未减轻,仍应注意保护肾功能,并预防感染防止继发性休克的发生。
[单选题]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入血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重点是伤寒复发与再燃的区别。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菌血症未完全清除"为再燃的原因。再燃是指在病后2~3周体温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时,体温又升高,症状加剧,血培养可阳性;②选答"C","胆囊及肠道的伤寒杆菌侵入血流"可引起伤寒,但不是复发。应认真区分复发与再燃的概念。要点复发是指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伤寒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入血,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者。
[单选题]基因组异质性最大的病毒是()。
丙肝病毒
解析:这是5道理解、记忆、判断题。重点考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第8题选答"C","丙肝病毒"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该抗体可长期存在;选答"D","丁肝病毒"IgG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亦可长期存在;②第9题选答"D",学生通常对丁肝病毒的病原学不重视,只了解它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容易误以为它是DNA病毒;③第10题选答"E","戊型肝炎"发生在孕妇、老年人时,发展成重型肝炎的概率较高,但临床常见的重型肝炎并非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④第11题选答"B",原因主要是学生较多接触HBV前C区变异、S区变异免疫逃避株、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等。因此,误认为乙肝基因组异质性最大;⑤第25题选答"B",在儿童时期,"乙肝病毒"感染易转为慢性携带,成年感染则大部分痊愈,丙肝病毒感染无论在儿童或成年均易转为慢性。要点戊型肝炎无慢性感染病例,大部分情况下,m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较其他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更易消失。在上述5种肝炎病毒中,只有HBV为DNA病毒。临床上由乙肝引起的重型肝炎患者最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异质性最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易转为慢性。
[单选题]血液中哪种肝炎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lgG较易消失()。
戊肝病毒
[单选题]起病缓慢,无明显发热,贫血,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多见于()。
急性阿米巴痢疾
[单选题]患儿,10个月,因发热、腹泻3天就诊,大便每日10余次,量中,蛋花汤样,伴尿少、呕吐、轻咳。查体:T38.5℃,精神萎靡,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哭泪少,心肺(-),腹软,四肢稍凉。血WBC6.0×109/L,血Na+128mmol/L,血K+3.6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