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A.国家的存在B.社会经济C.经济制度D.对资金的需求E.社会文化
题目:税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是()。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产生的原因。税收是在国家产生以后,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才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对于税收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社会经济是内在的、根本的决定依据,国家的存在和对资金的需求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属于税收经济原则的有()。
配置原则
效率原则
解析:税收经济原则包括配置原则和效率原则。
[多选题]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
低税法
免税法
扣除法
抵免法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低税法、免税法、扣除法、抵免法。
[单选题]税收的客体是()。
社会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客体。税收的客体是社会产品,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单选题]税收的本质决定税收具有财政、经济、监督三大基本职能,其中经济职能是指()。
通过税收分配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解析:经济职能亦称调节职能,是指通过税收分配,对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对资源配置、国民经济的地区分配格局、产业结构、社会财富分配和居民消费结构等进行调节的功能。
[单选题]税收表现的是()。
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和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本质。税收表现了国家与税收人在征税、纳税和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税收的本质体现着作为权力主体的国家,在取得财政收入的分配活动中,同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它是社会整个产品分配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整个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单选题]关于税收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社会准则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制度。D项错误,税收制度既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税收的工作流程,又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准则。
[单选题]甲国居民有来源于乙国所得200万元,甲乙两国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30%、20%,两国均实行属人兼属地税收管辖权。在抵免法下甲国应对该笔所得征收所得税()万元。
20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在实行抵免法时,甲国应对该笔所得征收的所得税额=200×30%-200×20%=20(万元)。
[单选题]A国某居民有来源于B国的所得100万元,A、B两国的所得税率分别为25%、30%,但B国对外国居民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实行20%的优惠税率,A国采用分国限额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并不给予税收饶让,这样,A国对该居民的这笔境外所得应征所得税款为()万元。已知两国均实行属人兼属地税收管辖权。
5
解析:本题考查应征所得税款的计算。第一步,计算抵免限额:100×25%=25(万元);第二步,计算实际抵免额:因为A国不给予税收饶让政策,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该居民在B国缴纳了100×20%=20(万元)的所得税,低于抵免限额,只能就已纳税抵免,实际抵免额为20(万元);第三步,计算甲国应征税款:25-2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