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题目: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病因研究的方法,下列叙述哪项不恰当()。
  • 临床医学验证病因最可靠


  • [单选题]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为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选择哪一种抽样方法更合适()。
  • 整群抽样


  •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 [单选题]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 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 解析:疫源地是否已被消灭需依据以下几个条件加以判断:①传染源已被移走(指被隔离、治疗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如已被治愈);②通过各种措施已将传染源排至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彻底杀灭;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均已度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再无新的病例或感染发生。

  •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为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
  • 鼠疫

    霍乱

    黄热病


  • 推荐下载科目: 消毒学题库 卫生统计学题库 病媒生物学题库 流行病学题库 生物化学题库 放射卫生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