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26岁。低热、咳嗽、胸痛3周。体检:T38.2℃,面色较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颌下和颈部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5.0×109/L,RBC3.53×1012/L,PLT123×109/L。胸片示右上肺广泛性浸润阴影。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环孢素主要通过抑制何种细胞达到延长同种器官移植存活率的作用()
  • Th细胞


  • [单选题]MAGE3是哪种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 黑色素瘤细胞


  • [单选题]ELISA双抗体夹心法一步法检测中,若怀疑存在钩状效应,应采取何措施()
  • 将标本稀释后再重新检测

  • 解析:在双抗体夹心法一步法中,当抗原过剩时,包被抗体、待测抗原和酶标抗体不能形成有效的夹心结构,只有将标本稀释后再加入酶标板中重新检测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夹心结构完成实验。

  • [单选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具有诊断意义的是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
  • IgM

  • 解析:在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Ig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因此对早期感染性疾病具有诊断意义的是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IgM。

  • [单选题]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 双向免疫扩散

  • 解析:1.诊断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常用方法为免疫固定电泳。2.抗体特异性鉴定通常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根据沉淀线的特点判断抗体特异性。3.补体C含量测定常用免疫比浊法,该法可自动化,结果准确迅速。4.免疫荧光法可对待测抗原(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检测。

  • [单选题]诊断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常用()
  • 免疫固定电泳

  • 解析:1.诊断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常用方法为免疫固定电泳。2.抗体特异性鉴定通常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根据沉淀线的特点判断抗体特异性。3.补体C含量测定常用免疫比浊法,该法可自动化,结果准确迅速。4.免疫荧光法可对待测抗原(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检测。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题库 诊断酶题库 临床化学题库 临床血液学题库 临床血液学题库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综合练习题库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题库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题库 胰腺疾病的检查题库 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