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发展先进带动后进机制
题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下( )措施不可采取。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义务教育第九条规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格赛尔
解析:格赛尔根据"双生子爬梯试验"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单选题]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哪种环境?( )
特殊的
解析: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特殊教育环境。
[单选题]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是( )。
班级授课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其中,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大规模的教学,后三者都不适合采用大规模教学。故选择A。B选项,现场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C选项,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D选项,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等因素,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单选题]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精细加工策略
解析:题中所用的方法是精细加工策略里面的记忆术。
[多选题]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多选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妈妈的歌》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欣赏和学唱《摇篮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学生看大屏幕,欣赏米勒和沃维特拍的两张照片。听背景音乐,无伴奏合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二)欣赏各国摇篮曲
(1)《地中海摇篮曲》片段。
(2)《巴西摇篮曲》片段。
(3)《非洲摇篮曲》片段。
(4)《法兰西摇篮曲》片段。
(三)摇篮曲与母爱
(1)学生欣赏《法兰西摇篮曲》的CD封面,说出感受。
(2)学生欣赏一组“动物摇篮曲”照片。
(3)听老师讲她自己的故事。
(4)在弦乐演奏勃拉姆斯《摇篮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一组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图片。
(四)分析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1)学生聆听四段音乐。
(2)讨论后回答(三、四两段是摇篮曲,一、二两段不是摇篮曲)。
(3)再讨论,一、二两段为什么不是摇篮曲?三、四两段为什么是摇篮曲?
(4)感受并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5)说说生活中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具体情景,总结出动和静的特征;体会并理解音乐中动与静这两个典型的、既对比又协调的表现形式,与生活原型的准确对应关系。真正从音乐中看见摇篮和宝宝,体会出母亲的爱心,感受音乐的绝妙表现力。
(五)欣赏合唱曲形式的摇篮曲
(1)东北民歌《摇篮曲》。
(2)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摇篮曲》。
(3)藏族民歌《摇篮曲》。
(4)日本广岛《摇篮曲》。
(5)土家族民歌《摇篮曲》。
(六)欣赏器乐曲形式的摇篮曲
(1)勃拉姆斯《摇篮曲》(弦乐)。
(2)豪塞《摇篮曲》(管弦乐)。
(3)格里格《摇篮曲》(钢琴)。
(七)学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1)教师范唱。
(2)先学最后两句。
用do、mi、sol、do练哼鸣,然后去掉中间的mi、sol,哼出do--do,解决八度大跳的演唱难点。
(3)跟音乐划拍(三角形)唱谱。
(4)跟音乐唱歌词。
(5)对声音、情绪作要求:打开、高位、统一、深情,唱好全曲。
(八)现代摇篮曲学生选择欣赏以下用流行音乐的演绎方式演唱的摇篮曲以及具有摇篮曲风格的歌曲:
(1)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对海军战士的深情)。
(2)罗大佑的《摇篮曲》(对母子之爱的祝愿)。
(3)动力火车的《摇篮曲》(表现父爱)。
(4)美国“民谣四兄弟”的《绿野》(对第一次深情相遇的追忆)。
(以上内容根据课堂时间进行取舍)
(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