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女性,57岁。尿少、高血压5年入院。查体:血压160/110mmHg,眼睑苍白,双下肢压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Hb72g/L,血清肌酐788μmol/L,尿蛋白(++++)。临床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经血液透析3个月后全身情况有改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可见弥漫的向心性动脉内膜增厚
[单选题]关于慢性排斥反应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组织学病理可见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单选题]向保存液内加入自由基的作用是()。
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单选题]从肾移植看,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
排尿骤停
[单选题]以下移植方法哪种存活率最高()。
自体移植
解析:移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只有自体移植最易成活,成功率最高。
[单选题]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见于()
慢性排斥反应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