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题目: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有如下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反复朗读课文,在整体了解作品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课后的思考题提出并筛选问题,为深入的阅读和探究作准备。教师指导:教师明确值得深入研讨的重难点问题,巧妙地将学生引导到主要的问题上去。对以上设计分析不恰当的是()。

解析:教学设计中并没有体现合作学习方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教学目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解析:A项的表述应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目标之一。B、C、D三项也是"诗歌与散文"系列的目标之一,切表述正确。故选择A项。

  • [单选题]学习《拿来主义》,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其相关写作背景。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过于依赖网络,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 解析:题干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写作背景,不仅不会起到反作用,反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 [单选题]《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是教学重点。有的同学说:“《荷塘月色》总的来说是作者要借宁静的夜景来抒发不宁静的心情。这说明他痛苦、郁闷是何等的深沉!我们在预习中,看到有些参考书上说这篇文章渗透了作者‘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可我怎么总是读不出来那种‘淡淡的喜悦之情’呢?”面对这一从学生中生成的重难点,下列老师的行为中,不妥的一项是()。
  • 这一问题见仁见智,可暂时搁置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上网找资料解决

  • 解析:D项所述“可暂时搁置”错误。要及时反馈,不能“搁置”,要指导。

  • [单选题]阅读《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鲁迅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时把“雷峰塔”的“峰”误写成“锋”)师:这位同学字写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许多同学举手)啊,看来大家都发现了。好,你来说。生1:他把“山”旁的“峰”写成了“金”旁。师:想想看,这个错误怎么造成的?生2:受了雷锋同志名字的影响。生3:太粗心,没有仔细观察。师:他们两人讲得都对,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讲出来。大家再想想。生4:他没有弄清楚这座塔为什么叫“雷峰塔”。师:那就请你告诉他,行吗?生4:注解里有说明的,这座塔建造在叫“雷峰”的山上,所以叫“雷峰塔”。它跟雷锋同志没有关系的。那是山名,所以“峰”字是“山”旁。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从辨别字入手,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 解析:本题中教师以课文题目入手,通过“学生写错别字一学生纠正错别字一解析题目”的设计,从而达到辨别字词的学习。理解题目含义,为学习下文打基础。本段实录中并未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书写,如何学习本文生字新词,更未展示对表达能力如何培养等。故正确答案为B。

  • [单选题]学校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教师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一次阅读相关文献的课外活动,对教师这一做法分析不恰当的是()。
  •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 解析:题中只提及“阅读文献的课外活动”,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五章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题库 第二章 阅读教学题库 第四章 口语交际教学题库 第三章 写作教学题库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题库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题库 第三章 现代教学媒体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题库 高级中学语文(考前冲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