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0
题目:地县级的生态建设规划时限为()年。
解析:《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对各级规划的规划期做了明确规定,即省级以上规划为l0~20年,地、县级规划为5~10年。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近期水平年为5~10年,远期水平年为10~20年,并以近期为重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风力侵蚀形式中,以()为主要方式。
跃移
解析: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有吹扬、跃移和滚动三种形式。其中,以跃移为主要方式。从重黏土到细沙的各类土壤,一般跃移占55%~72%,滚动占7%~25%,吹扬占3%~28%。
[单选题]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是以()侵蚀模数为判别指标。
年平均
解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水蚀与风蚀。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是以年平均侵蚀模数为判别指标。根据土壤平均侵蚀模数或平均流失厚度将土壤侵蚀强度分成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六级。
[多选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适用于()的效益计算。
水蚀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蚀、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大、中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不同范围行政单元(如省、地、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解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l5774—1995)本标准确定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综合指标体系,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同时在大、中流域和不同范围行政单元(如省、地、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中也可采用。
[多选题]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包括()。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
预防监督技术支持体系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解析: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包括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预防监督技术支持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多选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措施(或称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可分为()。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或植物措施,或林草措施)
耕作措施(或农业技术措施,或农艺措施)
解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技术措施(或称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类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或植物措施、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或农业技术措施、农艺措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l6453.1~16453.6-1996)从治理角度分为六大类措施,即坡耕地治理技术、荒地治理技术、沟壑治理技术、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技术、风沙治理技术、崩岗治理技术。
[多选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主要包括()。
水力侵蚀防治体系
泥石流和滑坡防治体系
风蚀防治体系
解析:根据编制原则、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分区,制定分区防治措施体系。措施体系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泥石流等四大防治体系,此外还有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防治体系以及其他防治体系。
[多选题]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开展的工作重点包括()。
法规体系建设
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标准建设
解析:预防监督是对现有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进行调查、监测与管理,其目的是预防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和扩大,巩固治理成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预防监督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强化执法,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开展的工作重点:一是法规体系建设;二是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三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标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