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病原体侵入吸血节肢动物体内至使吸血节肢动物具有感染性的这段时间

题目:外潜伏期是指()

解析:此题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内容,考查考生对外潜伏期的概念的理解。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发育、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的某个阶段后,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这段时间称为外潜伏期。因此,只有答案B与之相符,为最佳选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关于乙型肝炎人群易感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HBV各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判断题。HBV再次感染时,继发性抗体反应使抗-HBs迅速升高而防止发病,HBV各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但与其他肝炎病毒间无交叉免疫。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单选题]关于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最主要的是()
  • 应用乙肝疫苗预防易感者

  • 解析:此题为病毒性肝炎的内容,考查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包括:强化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切断传播途径;控制HBV传播;管理传染源--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其中以强化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为主,故答案D符合题意,为最佳选项。

  • [单选题]可以不隔离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 流行性出血热

  • 解析:此题考核考生对传染病中传染源性质及作用的认识。不隔离传染源的传染病是:没有有效的方法隔离传染源,或对传染源的认识尚不明确,或传染源呈现多宿主状态,这类疾病主要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本题答案中的流行性出血热属于此类。而隔离传染源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人作为传染源时所使用的,麻疹、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副伤寒属于此类。采用排除法,可以排除答案A、C、E。答案B,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传染源可进行传播,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隔离。目前对此类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为灭鼠和阻断传播途径,以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护措施为主。因此,答案D符合题意,是最佳选项。

  • [单选题]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
  •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 解析:此题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内容,考查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必须依赖于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而且这三者必须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相互联系,缺乏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难以发生流行。故结合题意A为正确选项。

  • [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匹配因素越多越好

  •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匹配的理解。一般来说,对某一因素进行匹配可以消除掉该因素的可能混杂作用,提高统计效率,但同时也失掉了对这一因素进行分析的机会,既不能分析其作为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分析该因素与其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造成信息丢失。由此可见,通过匹配我们可获得效率但又会丢失信息,若所选匹配因素越多,丢失的信息亦越多。因此,匹配因素不宜太多,一般认为,以只列入主要的、明显的混杂因素为宜。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寄生虫疾病题库 广东住院医师精神科学(综合练习)题库 传染病学总论题库 病毒感染题库 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题库 儿童心理发育障碍题库 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题库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康复题库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预防与急救题库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