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题目:预防介入性感染的基本措施不包括()

解析:预防介入性感染最基本的重要措施是搞好消毒、隔离、严格的洗手和无菌操作。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主要是()
  • 散发性

  • 解析: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主要是散发性,有时也可以出现流行性和暴发性。

  • [单选题]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灯管强度低于60μW/cm2时应更换

  • 解析:为确保消毒效果,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应注意:保持灯管清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消毒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灯管使用期限不超过1000小时、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

  • [单选题]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方法错误的是()
  • 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可术中加用一次量

  • 解析:一般在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最初的预防性抗生素剂量),应使手术开始时组织和血清内达到药物杀菌浓度。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组织和血清内的治疗性水平(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可术中加用一次量),至少至手术切口关闭后的几个小时。

  • [单选题]油、粉、膏等灭菌首选()
  • 干热灭菌

  • 解析:1.压力蒸气灭菌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2.油、粉、膏等灭菌首选干热灭菌,要求粉剂厚度不得超过0.635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得超过1.3cm。3.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不损坏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精密仪器、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的消毒和灭菌。4.干粉消毒法适用于排泄物和医院污水的消毒,对医院污水消毒时,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 [单选题]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
  • 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 解析:1.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再停药。2.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2~3天。3.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4.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可达4~8周。

  • [单选题]属于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是()
  • 腮腺炎

  • 解析:1.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如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2.血液、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含表面抗原携带者)、非甲非乙型肝炎等。3.消化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4.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由飞沫传播(短距离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 [单选题]普通病房工作人员手的带菌量应()
  • ≤10cfu/m3

  • 解析:《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医务人员手的带菌量应≤5cfu/m3;Ⅱ类环境包括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的带菌量应≤5cfu/m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医务人员手的带菌量应≤10cfu/m3;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医务人员手的带菌量应≤15cfu/m3。

  • [单选题]清洗粘有血液的手术器械时应()
  • 戴手套

  • 解析: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输液过程中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因此为患者输液后应洗手;为患者测量血压前,应洗手,测量血压时应戴口罩,使用避污纸;进入隔离室时,应穿隔离衣,以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污染;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吸痰时,为防止患者的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应戴口罩及护目镜;清洗粘有血液的手术器械时,为防止接触血液,应戴手套;气性坏疽为接触隔离的疾病,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应戴好手套护理患者。

  • 推荐下载科目: 异常分娩的护理题库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题库 外科护理学题库 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题库 医学伦理道德题库 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题库 妇产科护理学题库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题库 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