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行动研究
题目:社会工作者小王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如何提升社区认同感的研究。他与社区的年轻人一起走访社区的老年人,了解并记录社区的历史,收集社区的老物件,并举办了一个以"我们的历史"为主题的系列展示。事后,小王与大家一起对这些活动进行了总结反思,对于进一步提升社区认同感形成了更明确的工作计划。小王的这项研究主要采用()方法。
解析:行动研究的特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大学生小李认为:老人为社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虽然扶起跌倒的老人可能会被冤枉,但从尊重和爱护老人的角度,应该把老人扶起来,而不应漠然置之。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李的道德水平处于()。
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单选题]研究者事先没有预定的主题或文字材料,问题在访问时临时想起,并以不同问题从不同被访问者那里收集信息。这是()的基本特性。
非正式会话式访问
解析:非正式会话式访问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主题或文字资料,问题在访问进行中临时想起,并以不同问题从不同被访问者处收集信息。通过此种方式收集的信息往往缺乏系统性或综合性。
[单选题]在学龄前阶段,如果父母对儿童过度保护、家庭内外都缺乏与儿童年龄相仿的孩子陪伴玩耍或儿童人格类型比较内向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可能导致学龄前儿童出现()的问题。
沉默孤独及不合群
[单选题]允许小组成员利用小组寻求他人的发展。小组工作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民主互助体系,在小组工作中创造条件帮助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是()。
人本主义
解析:格拉斯曼和凯茨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们对小组工作的论述。他们认为,小组过程是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民主过程。
[单选题]某学校三年级班主任向驻校社会工作者反映,刚转学来的晓晨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社会工作者在与晓晨面谈时了解到,他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的学校表现优秀,一个月前才与城里工作的父母团聚。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社会工作者对晓晨行为问题的分析应侧重于()
晓晨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所产生的适应不良
[单选题]林老伯身体一直很好,突发脑梗后生活无法自理,靠老伴和子女照顾。为此,林老伯一直心情郁闷,认为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不如死掉算了。如果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进行分析,林老伯的非理性信念是()
自己身体应该永远健康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居民领袖开设了一个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小组的凝聚力明显增强,组员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在小组工作的这一阶段,小张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知识
[单选题]在一次社会服务管理研讨会上,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主任介绍员工管理现状,指出入职半年到一年半的社会工作者对未来发展比较迷茫,是机构最不稳定的员工,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其他机构主任也纷纷表示自己机构的情况也差不多,针对这一现状,机构最适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协助规划生涯发展
[多选题]社会工作者老李在地震灾区为受灾的羌族农村妇女举办了“羌绣伴我*行――妇女能力建设小组”,小组顺利进入后期成熟阶段,组员开始讨论未来羌绣的销售以及销售收入的管理。此时,老李要做的工作有()
协助组员维持小组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和互助关系
引导组员共同努力解决羌绣销售市场开拓的难题
鼓励组员积极尝试去寻找和获取销售市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