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很仰慕,非要见他,在电话中钱钟书对该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就够了,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题目:归谬法是指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从而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手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归谬法的是()。

解析: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归谬法其实就是假定命题正确,然后推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否定命题的错误。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不可能收到账单的上帝姐夫”,B“高雅的流行感冒”,C“为了下辈子成为人而杀人”都是错误的结论,从而可以得出其命题也是错误的。只有D选项不存在错误命题,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单定义判断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说,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过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齐孙子》。《吴孙子》就是一直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 唐宋以后,有人对《孙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此书源于孙武,却完成于孙膑;也有人认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不但怀疑《孙子兵法》其书为伪,甚至怀疑孙武、孙膑为同一人。 孙武与孙膑是否同为一人?他们各自是否都有兵书留世?此谜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考古发掘中被解。1972年,临沂地区偶然发现一座汉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105枚)、《孙膑兵法》(232枚),这批竹简经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细,两端平整,无刀削痕迹,系先用锯锯成而后锉磨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及各式符号的运用等,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 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带给世人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还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孙膑兵法》十六篇。经专家整理分析,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大约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竹简本《孙子兵法》计2300余字,现存内容与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处不同点,十分值得研究。 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该书整理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共十五篇;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这些实物证据揭示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A项错误。由最后一段“竹简本《孙膑兵法》……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得出,消失了上千年的是《孙膑兵法》,排除。B项正确。由“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得出。C项错误。原文“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可知《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生于春秋,排除。D项错误。原文“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得出,魏晋后无记载的是《孙膑兵法》而不是《孙子兵法》,排除。本题答案为B。考点:文章阅读

  • [单选题]“扶老人”的争议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道德因素,也_____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养老之痛,老人们“摔不起”“病不起”,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折射 窘境

  • 解析:解析实词辨析。根据文中“医保制度的不完善”是客观的,因此应该用中性词,而揭露、暴露属于贬义指向的词语,与文意不符,故排除BD。“窘境”使人为难、害羞或难堪,尤指因缺钱用或无钱还债而造成的困境;“窘迫”形容人的生活水平非常穷困,也可以形容人所处的环境十分为难。“窘境”含义丰富包含“窘迫”,与文段中“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主要指经济负担),非常吻合。由此可排除A而选择C。考点:实词填空

  • [单选题]甲乙两辆车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达到乙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 15


  • [单选题]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在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上?
  • D.巴颜喀拉山

  • 解析:解析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上。主要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东和北糸列宽广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下降1000-2000米。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呼伦贝尔高原,秦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我国东部主要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500米下,主要有长白山大别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自然常识

  • [单选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的是:
  • ①②④③⑤⑥

  • 解析:解析观察图形,都是两部分组成,且相对位置为线相切,①②④公共边中:一个图形的边完全包含另一个;③⑤⑥公共边不完全包含。故正确答案为B。考点:平面-位置

  • [单选题]炒作就是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现象来吸引媒体报道,以使自身达到某种得名或获利的目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炒作的是()。
  • 某学校在考试中由于学生集体作弊被电视台偷拍报道,从而众所周知该学校。

  •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炒作的定义,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现象来吸引媒体报道,以使自身达到某种得名或获利的目的。A项是被电视台偷拍,不是有意通过这个现象而吸引媒体报道,A项不符合炒作的定义。正确答案为A。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公务员面试题库 公文写作题库 江西省学法用法考试题库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