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在高效运营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
题目:非正常损耗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商品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
75万元
解析:『答案解析』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100-100×(30%-5%)=75(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30万元,市场价格为25万元。该批配件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42.5万元。A产品2010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71.75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3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要求:
解析:期末库存存货为100套配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应以其账面价值(即可变现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单选题]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用于连续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的A材料,甲、乙两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甲企业对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收回加工后的A材料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B产品。有关资料如下:2×10年11月2日,甲企业发出加工材料A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620000元。2×10年12月20日,甲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加工费100000元(不含增值税)以及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12月25日甲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往返运杂费20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中的运费进项税额等因素);12月31日,A材料加工完成,已收回并验收入库,甲企业收回的A材料用于生产合同所需的B产品1000件,B产品合同价格1200元/件。2×10年12月31日,库存的A材料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700000元,加工成B产品估计至完工尚需发生加工成本500000元,预计销售B产品所需的税金及费用为50000元,预计销售库存A材料所需的销售税金及费用为20000元。要求:
解析:①B产品可变现净值=1000×1200-50000=1150000(元)B产品成本=740000+500000=1240000(元)B产品成本大于B产品可变现净值,所以A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计价。②A材料可变现净值=1000×1200-500000-50000=650000(元)A材料成本为740000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40000-650000=900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90000贷:存货跌价准备 90000
[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算,2008年10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甲公司于2009年2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00台(要求为2008年生产的A产品),每台1.52万元,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产品13000台,单位成本1.4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市场销售价格是1.4万元/台,预计销售税费为0.1万元/台。甲公司于2009年2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了A产品10000台,每台的实际售价为1.52万元/台,甲公司于2009年3月1日销售A产品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1.3万元/台,货款均已收到。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2008年年初甲公司已为该批A产品计提跌价准备100万元。要求:
解析:有销售合同部分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1.52-0.1)×10000=14200(万元),成本=1.4×10000=14000(万元),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没有销售合同部分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1.4-0.1)×3000=3900(万元),成本=1.4×3000=4200(万元),期末应计提跌价准备300万元,由于期初已经计提跌价准备100万,所以当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300-100=200(万元)。
[多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甲公司2×11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1)1月1日,甲公司接受乙公司以一批原材料进行投资,双方签订投资合同约定该批原材料的价值为100万元,但是该批原材料在当地存在活跃市场,市场价格仅为80万元。甲公司于当日收到该批原材料,并取得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注明增值税税额为13.6万元,甲公司另支付运输费1万元(税法允许按照7%计算进项税额抵扣),人员差旅费0.2万元。(2)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一批,甲公司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50000万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4000万元(不含增值税)。该材料属于消费税应税物资(非金银首饰),该应税物资在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甲公司收回材料后将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假设B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3)12月31日库存商品M,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M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M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要求: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解析:选项E,库存商品M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30-25×40%=220(万元)有合同部分的成本=500×40%=200(万元)因为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所以有合同部分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90-25×60%=275(万元)无合同部分的成本=500×60%=300(万元)因可变现净值275万元低于成本300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25贷:存货跌价准备 25所以,选项E是错误的。
[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2015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6年3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5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B产品6台。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B产品,但持有的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B产品,可生产B产品6台,其账面价值(成本)总额为185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182万元。将C材料加工成B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12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2015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180
解析:截止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B产品还未生产,但持有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B产品,且可生产的B产品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计算该批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B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300万元(50×6)作为计量基础。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0-120=180(万元),选项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