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教师不可享受带薪休假

题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待遇,包括医疗、住房、退休方面的待遇和优惠政策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 首因效应

  • 解析: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 [单选题]“师者,人之模范”,所反映出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 示范性

  • 解析:示范性是指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师者,人之模范”正体现这一劳动特点,故选择D。A项,教师劳动特点不包括学习性,故排除A选项。B项,复杂性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C项,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

  • [单选题]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的学习发动机属于( )。
  • 自我提高内驱力

  •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绩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它首先由奥苏贝尔提出。故选择B。A项,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C项,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它首先由奥苏贝尔提出。D项,教学过程中内驱力一般分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没有社会发展内驱力。

  • [单选题]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 内化

  • 解析: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 [单选题]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这符合教学的( )。
  • 直观性原则

  •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运用的是模象直观,符合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初中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