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预防为主

题目: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其核心内容是“预防为主”,改变了过去“防治并重”的工作方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是指在气流的冲击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 风力侵蚀

  • 解析:风力侵蚀简称风蚀,是指在气流的冲击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重力侵蚀是指地面岩体或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的过程;混合侵蚀是指山区沟道(或坡面)松散固体物质在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而发生的水、土(石)、气混合流(亦称超饱和固体径流),通常称为泥石流;水力侵蚀简称水蚀,是指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 [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对在禁垦坡度(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要坚决制止

    对水土保持法施行前已在禁垦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要监督开垦者,按计划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对于退耕确有困难的,要修建梯田后方可耕种

    开垦禁垦坡度以下、5°以上荒坡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对在禁垦坡度(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要坚决制止;对水土保持法施行前已在禁垦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要监督开垦者,按计划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对于退耕确有困难的,要修建梯田后方可耕种;开垦禁垦坡度以下、5°以上荒坡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多选题]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三级划分。
  • 国家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国家、省、县三级划分,具体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可以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分为四级,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具体划定时,需要审慎对待、科学论证。

  • [多选题]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支出、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等资料齐全

    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治理程度、拦渣率、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

    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落实

  • 解析:为规范验收工作,水利部颁布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根据本规程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通过行政验收的条件包括:①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监测、专项财务等建档资料齐全。②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其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③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④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已得到落实。

  • [多选题]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内容包括()。
  • 对农业生产的监督

    对采伐林木和造林的监督

    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监督管护

    对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监督

  • 解析: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内容包括①对农业生产的监督。②对采伐林木和造林的监督。④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④对从事挖药材、养柞蚕、烧木炭、烧砖瓦等副业生产的活动在多方面可能诱导或、直接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监督检查。⑤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监督管护,是防止水土保持设施遭受破坏,巩固治理成果的重要保证。⑥对取土、挖砂、采石、开垦坡荒地等生产活动的监督。⑦对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监督。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1F420070水力发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题库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题库 第十三章法规及管理条例题库 第一章高等数学题库 第六章边坡工程地质题库 第七章地下洞室工程地质题库 第二章普通物理题库 第三章普通化学题库 第七章计算机应用技术题库 第八章电工电子技术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