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思孟学派
题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解析: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苏联教育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质疑,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启发性原则
解析: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才会产生好奇,进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学习效果才更好,所以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否则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和死记硬背,这也不符合题干中所说的学生思维的特点。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就需要教师遵循启发性原则,注重启发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单选题]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班级授课制
解析: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班级授课制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而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的安排同时对全班循序渐进地进行集体授课,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当前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应抓住的主要问题的是()。
用整体性观点进行全面改革
解析:我国当前的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应抓住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用整体性观点进行全面改革;二是提高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可操作性。结合选项,本题选D。
[单选题]“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原则。
启发性
解析:“奉送真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发现真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启发性原则。
[单选题]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这是()教学方法的做法。
发现法
解析: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单选题]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解析: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
[单选题]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②③
解析:动机强度和任务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由此可知①④错误,排除A、B、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