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伦理方面的重要性指()
  • 正确答案 :C
  • 实现了在更高层次上对人的健康的全面关怀


  • [单选题]确切地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成为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它()
  • 正确答案 :E
  • 体现了医学对人的充分尊重,使医学人道主义升华


  • [单选题]被允许使用安慰剂和双盲法进行人体实验时,最应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正确答案 :E
  • 受试者利益是否受损害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不伤害原则真正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消除任何医疗伤害


  • [单选题]1791年,英国医生帕茨瓦尔为曼彻斯特医院起草了《医院及医务人员行动守则》,1803年他又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这标志着作为学科形态的医学伦理学的诞生。这一情况说明了()
  • 正确答案 :B
  • 伦理道德源自于人们的客观实践


  • [单选题]患者王某,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3个月,病情没有改善。医生征求其父母的意见,问是否愿意使用一种价格较贵的新药,其父母经过考虑,表示同意。因为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也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医生决定谨慎使用,严格监控,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该项治疗属试验性治疗


  • [单选题]1932年到1972年间,美国研究者随访了400名贫穷的身患梅毒的非裔美国黑人,以了解梅毒的发展过程。虽然当时青霉素已经普遍使用,而且价格并不昂贵,但是研究人并不对其采用青霉素治疗,而是给予安慰剂,以观察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梅毒会如何发展。医学伦理的角度,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研究人员没有让受试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违背了有利原则


  • [单选题]某大医院眼科医生第2天要为一位患者做角膜移植手术,当天晚上发现准备的角膜不见了,若患者第2天做不了手术,将有完全失明的危险,于是该医生到医院太平间偷偷摘取了一位刚刚死亡患者的角膜。第2天,手术很成功。但不久,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现角膜不见了,状告了该医生。关于这起案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A
  • 该医生没有征得死亡病人家属同意,自行摘走角膜,违反了知情同意权


  • [单选题]某病人因车祸造成多发性骨折,多脏器破裂,如果不及时手术,就会危及病人生命。然而,同行的伙伴谁也不敢代替家属签名。这时,主刀医生站出来。说:"我签,有责任我负!"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病人终于脱离危险。医生最符合医学道德的做法是()
  • 正确答案 :C
  • 主刀医生代表患者亲人签字,表现了医生以病人利益为重、无私无畏的高尚医德精神


  • [单选题]一年轻人在打羽毛球时自己的球拍把额头碰破了一块皮,到某医院就医。接诊医生查看后,问明患者属公费医疗,于是开出了CT检查单。查后结果为阴性。此类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正确答案 :C
  • 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的负面影响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传染病防治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医学心理学题库 人文医学题库 计算机应用题库 医学统计学题库 卫生法规题库 循证医学与临床思维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