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副伤寒常见白细胞明显增多,可持续1周
解析:副伤寒时,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细菌内毒素、病毒作用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减低,或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等有关。【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单选题]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正确答案 :C
6~9d,4~5岁
解析:小儿的白细胞在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70%),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单选题]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上,见到一个10~15μm的圆形白细胞,3叶核,核染色质深紫红色,粗糙,细胞质呈淡橘红色,胞质中颗粒多,细小,均匀分布,呈浅紫红色,该细胞为()
正确答案 :A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单选题]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主要作用为()
正确答案 :C
为因子Ⅸa及Ⅹa提供催化表面
[单选题]剧烈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暂时增加,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D
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
[单选题]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各成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冰乙酸:破坏除嗜酸性粒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白细胞形态异常无关的是()
正确答案 :E
棘形细胞
解析:Pelger-Huet畸形:细胞核为杆状或分2叶,呈肾形或哑铃形,染色质聚集成块或条索网状。Mott细胞:浆细胞内充满大小不等、直径2至3μm蓝紫色球体,呈桑葚样。May-Hegglin畸形:细胞质内含有淡蓝色包涵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棒状小体:细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至6μm。均为白细胞形态异常。
[单选题]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
正确答案 :A
病毒感染
[单选题]白细胞总数增高应除外下列哪种情况()
正确答案 :E
流行性感冒
解析:流行性感冒时,WBC降低(<2×109/L),与细菌内毒素、病毒作用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降低,或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等有关。【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单选题]关于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
解析:白细胞增多是指WBC>10×109/L;白细胞减少是指WBC<4.0×109/L;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降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考点】: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