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题目:“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

解析:【答案】D。解析: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 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题目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人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解析:根据原文,“‘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因此B项说 “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在原文中也找不到依据。

  • [单选题]节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当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时,纳税人通过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 根据一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税的是(  )。
  • 现行税法规定,工薪收入最高档税率是45%,而劳务收入则适用20%的税率,于是某企业高管选择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非雇佣合同,这样一年节约了十几万的税款

  • 解析:定义的关键信息有两个,一是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二是充分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D项并非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而是利用了税法的不同规定,而且企业高管属于高收入人群,是税法的调节对象,因此D项降低税负的行为明显不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不属于节税。故本题选D。

  • [单选题]2011年4月,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在中国三亚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的第三次会晤,就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达成广泛共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 ①以成员国利益完全一致为基础 ②是建立国际新秩痔的重要力量 ③是当今时代主题发展变化的产物 ④是新兴市场国家对话合作的平台
  • ②④

  • 解析:任何合作组织都不可能达到成员国利益完全一致,只能是求同存异,故①错误;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没有发生变化,故③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条件的是(  )。
  • 健康状况

  • 解析:【答案】D。解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丁作的意见》指出,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故本题答案选D。

  • [单选题]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30多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 2012年增加到7919元;30多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2012年末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 ①③④

  • 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①③④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②的说法错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土地仍然属于公有,故答案为C。

  • [单选题]“凡番船至澳,许即进港,听候丈抽。如有漂泊大调环、马骝洲等处外洋,即系奸刁.定将本船人货焚戮”。此规定应出现在(  )。
  • 明神宗万历年间

  • 解析:【答案】C。解析: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两广总督张鸣岗上疏明廷加强对澳门的管制,获得批准,因设参将于中路雍陌营,调千人戍守行驱倭出海命令者即海道副使俞安性。俞安性又约法五章,题干中给出的为其中之一。

  • [单选题]164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是( )。
  • 《大抗议书》

  • 解析:【答案】A。解析:《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大宪章》是英国于1215年订立的宪法,用来限制英国国王的绝对权力。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 [单选题]下列关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
  • 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随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而中断

  • 解析:D[解析]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担保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19条还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届满后,债权人没有可能再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因此没有必要再起算诉讼时效,A选项正确;在保证期间之内的某一个时间点上一旦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就起算了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此时保证期间的使命已经完成,因此没有必要再计算,B选项正确;不管是一般还是连带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都随着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止而中止,C选项正确;一般保证中,保证债务的时效随主债务中断而中断,连带保证中,不随主债务的时效中断而中断,D选项错误。

  • 推荐下载科目: 村官 国家公务员 教师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 政法干警 选调生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