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白细胞增加,有异型淋巴细胞

题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解析:这是一组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传染病血细胞检查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有白细胞增加,有异型淋巴细胞。黑热病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伤寒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登革热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要点掌握不同传染病血细胞检查的特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
  • 特异性IgM抗体

  • 解析:以上五条均为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依据,但只有血清学诊断才能确诊,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鼠类不只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还是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的传染源,因此鼠类接触史不能确诊流行性出血热;②选答"B",多数感染性疾病都可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因此选"B",也是有缺陷的;③选答"C",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征"是头痛、腰痛、眼眶痛,其中头痛是由于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腰痛与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以及腹膜后水肿有关,眼眶痛是眼周围组织水肿所致,"酒醉貌"是皮肤毛细血管损害的表现,这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些表现均非流行性出血热所特有,因此"三痛征"和"酒醉貌"也不是确诊的依据;④选答"E",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可以升高,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因此此项不能作为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要点通过复习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掌握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可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 [单选题]伤寒原发性菌血症,相当于临床过程的哪一期()。
  • 潜伏期

  •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题。考核要点为伤寒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B","初期"已经是伤寒第二次菌血症。应复习伤寒两次菌血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要点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潜伏期,无临床表现。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进入初期。

  • [单选题]寒战、高热、退热时大汗间歇反复发作,血涂片发现疟原虫,经抗疟治疗后症状控制,但离开疟疾流行区8个月后又出现症状.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应为()。
  • 远期复发

  •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疟疾一些概念的认识。预测错误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用氯喹治疗后未能消除无性生殖疟原虫,或28天内复燃者,称为耐药性;②选答"B",混合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③选答"C",说明对疟疾复燃概念不清楚。要点复发是指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控制及疟原虫血症消失后又出现发作。

  •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内科题库 传染科题库 儿科题库 妇产科题库 内科题库 症状学题库 康复医学题库 社区卫生服务题库 中医科题库 公共卫生服务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