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案例摘要:药物经济学是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目前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
两性霉素
解析: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真菌通常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剐球孢子菌,荚膜组织孢浆菌,粗球孢子菌及引起皮肤、毛发及指(趾)甲感染的皮肤癣菌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多为此类真菌所致,其中新型隐球菌,可存在于人口腔中;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继发感染引起疾病,最常见的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黄曲霉菌等。毛霉菌主要菌种为丛生毛霉菌,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在条件致病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自1958年至今,两性霉素B已成为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现在以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为代表的三代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单选题]下列有关药物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为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加入能降低ξ电位,使粒子絮凝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解析:絮凝剂主要是通过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叫颗粒,降低这些颗粒的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
[单选题]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解析: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进入体循环有5种机制,其中被动扩散是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1)被动扩散:是以生物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为动力,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其特征是:①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②扩散(吸收)的动力是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且扩散速度在很大浓度范围内符合一级速度过程;③扩散速度除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外,还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和扩散系数。(2)主动转运:又称载体转运,是借助于膜的载体的帮助将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其特征是:①逆浓度差转运需消耗能量;②需载体参加,故有饱和现象,且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③有竞争转运现象。(3)促进扩散:是借助载体的帮助,使非脂溶性药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的过程。(4)膜孔转运:小于膜孔的亲水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膜孔透过细胞膜的过程。(5)胞饮和吞噬:黏附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药物,随着细胞膜向内凹陷而被包人小泡内,随即小泡与细胞膜断离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为胞饮。吞噬往往指的是摄取固体颗粒状物质。
[多选题]采用亚硝酸钠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
苯佐卡因
醋氨苯砜
解析:亚硝酸钠滴定法常用于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如苯佐卡因,以及水解后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如醋氨苯砜的含量测定。苯巴比妥、盐酸丁卡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含量测定分别采用银量法、非水溶液滴定法和溴量法。
[多选题]以下药物中不宜制成胶囊剂的是()
硫酸锌
乳剂
药物的稀乙醇溶液
甲醛
解析:由于明胶是胶囊剂的最主要囊材,所以,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如题中乳剂、药物的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化;若填充风化性药物(如题中硫酸锌的晶体易风化),可使囊壁软化;若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甲醛可使明胶变性固化而影响囊壁稳定,因此,具有这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当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后,也可能制成胶囊剂。由于胶囊壳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单选题]案例摘要:患儿,女性,12岁。因恶寒,发热,咽痛2天由其母陪同就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给青霉素等治疗。皮试:(一)。注射青霉素后,患儿刚走出医院约10分钟,顿觉心里不适,面色苍白,冷汗如注,母立即抱女返回医院。测血压6.67/4kPa(50/30mmHg)。诊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多选题]案例摘要:患者,男性,47岁。烦闷、多饮,体重较轻,皮肤黏膜干燥,虚弱,呼吸、心律正常,血压110/70mmHg,尿量5~10L/24小时,色淡如水,尿比重1.001~1.005,血渗透压上升,尿渗透压/血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