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直接作用
题目:直接以力的形式出现的作用称为()。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主动防火措施在建筑状况评估单元中所占比例为()。
0.42
[单选题]相关实验表明,人在浓烟中停留()就会晕倒。
1~2min
[多选题]下列火灾时建筑物内影响人员安全的人员耐受性能指标因素描述正确的有()。
在疏散过程中,烟气层应始终保持在人群头部以上一定高度
人体对烟气层等火灾环境的辐射热的耐受极限为2.50kW/m2
人体可以短时间承受100℃环境的对流热,当温度低于60℃(水分饱和)时可以耐受大于30min
通常以CO的浓度为主要定量判定指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员安全的人员耐受性能指标的因素。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对建筑内特定的火灾场景进行火灾与烟气流动的模拟得到。各因素应按以下要求确定:(1)在疏散过程中,烟气层应始终保持在人群头部以上一定高度,人在疏散时不必要从烟气中穿过或受到热烟气流的辐射热威胁。(2)人体对烟气层等火灾环境的辐射热的耐受极限为2.50kW/m2,即相当于上部烟气层的温度约为180~200℃。(3)高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对人体的耐受能力有显著影响。人体可以短时间承受100℃环境的对流热,当温度低于60℃(水分饱和)时可以耐受大于30min。(4)火灾中的热分解产物及其浓度与分布因燃烧材料、建筑空间特性和火灾规模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在设计和评估时,可简化为:如果空间内烟气的光密度不大于0.1OD/m,则视为各种毒性燃烧产物的浓度在30min内达不到人体的耐受极限,通常以CO的浓度为主要定量判定指标。在设计与评估中,应根据空间高度与大小以及可能的疏散时间来确定该光密度的大小。(5)能见度的定量标准应根据建筑内的空间高度和面积大小确定。对于小空间,能见度指标取5m;对于大空间,能见度指标取10m。故本题答案选ABCD。
[多选题]在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流程的信息采集阶段,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
建筑的地理位置
建筑的使用功能
建筑的消防设施
建筑的灭火与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多选题]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计算分析一般应包括()。
针对设定的性能化分析目标,确定相应的定量判定标准
分析和评价建筑的结构特征、性能和防火分区
分析和评价人员的特征、特性以及建筑和人员的安全疏散性能
计算预测烟气的流动特性
评估建筑的火灾风险,综合分析性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多选题]建筑防火分隔性能化设计的性能要求包括()。
着火空间内不会发生轰燃
火灾的可能过火面积与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的过火面积基本相同
排烟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有效排除烟气和热量
[多选题]下列关于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越低,防火间距越大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越大,防火间距越大
建筑物扑救难度越大,防火间距越大
[多选题]烟气模拟分析需要首先在软件中输入计算参数,一般火灾模拟需要输入的参数包括()。
模型场景物理模型
定义火源
定义消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