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秋》时,提及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并让学生举例同是编年体的其他史书,以下回答符合要求的是()。
正确答案 :A
《左传》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论语》是语录体,《史记》是纪传体,《战国策》是国别体。故选择A项。
[单选题]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五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正确答案 :C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解析:C项,“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律诗。A项,“海上生明月,……,还寝梦佳期”,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B项,“单车欲问边,……,都护在燕然”,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D项,“故人具鸡黍,……,还来就菊花”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C项当选。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时,提到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现象,并准备列举其他宾语前置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以下不适合被选用的是()。
正确答案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解析:A项,“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B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C项,“何厌之有”实为“有何厌”。A、B、C项都为宾语前置句。D项“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故选择D项。
[单选题]学习《故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师准备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正确答案 :C
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
解析:题干句子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是借代。B项,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是借代。C项,比喻用法,罐头就是罐头,用它的严密来形容中国的禁锢。D项,“有线”“无线”分别借代“有线班的战士”“无线班的战士”,是借代。
[单选题]教师在讲到修辞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特列举了四句话让同学说出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②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③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④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正确答案 :C
反问 比喻 拟人 借代
解析: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为: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①句只有问没有答,属反问,排除B、D。②句把读好文章比喻为饮醇酒;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的玲珑。④句以“希腊”指代一切外国的东西,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故本题选C项。
[单选题]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B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如比喻句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等等
解析:“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单选题]教学《空城计》,教师推荐另外几篇节选自四大名著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正确答案 :D
《范进中举》
解析:四大名著包括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A项,《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B项,《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C项,《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D项,《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不属于四大名著。
[单选题]学习完《皇帝的新装》,某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童话故事会。每小组选一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小组成员帮助他(她)选好童话故事,并帮他(她)准备,听他(她)给本组同学讲,大家听后再给他(她)以具体的指导。然后各小组的代表再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评委人,事先宣布评分标准。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解析:该教师组织班级童话故事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童话,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单选题]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教师准备用播放歌曲作为新课的导入方式,以下哪一首歌曲不合适()。
正确答案 :B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解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歌唱教师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