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女性,50岁。因尿毒症行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每日尿量800ml左右,肌酐800μmol/L。术后第8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ATN。现患者口服抗排斥药物为CsA,MMF和Pre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 可见弥漫的向心性动脉内膜增厚


  • [单选题]HLA-Ⅰ类抗原基因位点包括()。
  • A位点+B位点


  • [单选题]心肺联合移植的最佳适应证是()。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 [单选题]与超急性排斥反应机制相同,但相对强度弱见于()。
  • 加速血管排斥反应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

  • [单选题]实现供者特异性移植,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见于()。
  • 移植耐受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

  • [单选题]男性,37岁。因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开放移植肾血流后立即泌尿。术后第一个24小时尿量为10000ml,术后第3天血肌酐将至150μmol/L,常规口服抗排斥药物CsA、MMF和Pred。

  • [单选题]可以使环孢素浓度上升的药物为()
  • 酮康唑


  • [单选题]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见于()
  • 慢性排斥反应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

  • [单选题]实现供者特异性移植,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见于()
  • 移植耐受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

  • 推荐下载科目: 器官移植题库 肿瘤题库 现代外科诊疗技术题库 复苏及重症监测题库 常见体表肿物题库 外科输血题库 外科休克题库 麻醉题库 创伤与战伤题库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