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熟地黄
题目:六味地黄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解析:考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和丹皮组成,有滋补肝肾的功用,治疗肝肾阴虚出现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等病证,是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体现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意义。本方配伍特点补中有泄;一贯煎由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川楝子组成,有滋阴疏肝的功用,治疗肝肾阴虚,血燥气郁,出现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胸胁疼痛等病证,方中川楝子疏泄肝气,性虽苦寒,但在大量滋阴柔肝之品中,无伤阴之害。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和大枣组成,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用,治疗气虚血弱,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痿等病证,本方有通阳复脉的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建中汤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
芍药、阿胶
解析: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用于虚劳里急证,药物组成:饴糖、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故本题选A,是没有阿胶的。
[单选题]解表剂适用于下列除哪项以外的病证()
麻疹已透
解析:考点:解表剂用于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温热病邪,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病、痢疾等初起,见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者,即可应用。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但又不要大汗淋漓;临床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如果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
[单选题]败毒散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B.发汗解表,调和营卫C.祛风除湿止痛D.散寒解表E.温经散寒解表
解析:考点:败毒散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组成,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功用,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湿邪,出现头项强痛,无汗,鼻塞等病证,方中羌活、独活并以为君,川芎和柴胡为臣,甘草调和诸药,其余为佐。
[单选题]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和当归用量比例是()
5:1
[单选题]玉屏风散的功用是()
益气固表止汗
解析:考点:牡蛎散由黄芪、麻黄根、牡蛎组成,有益气固表,敛阴止汗的功用,治疗诸虚不足,出现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等。
[单选题]桃核承气汤是在调胃承气汤基础上做了什么加减()
加桂枝、桃仁
[单选题]温经汤与胶艾汤二方组成中相同的五味药是()
川芎、甘草、当归、芍药、阿胶
解析:温经汤组成:人参、甘草、川芎、当归、丹皮、桂枝、生姜、半夏、芍药、麦冬、阿胶、吴茱萸。胶艾汤组成:阿胶、艾叶、甘草、干地黄、当归、芍药、川芎。
[单选题]患者喘咳气急,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疗应选用()
泻白散
[单选题]患者身热汗出,心烦口渴,体倦少气,小便短赤,脉虚数。治宜选用()
清暑益气汤
解析: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用于阴暑,症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苔白腻,脉浮”。【名师点拨】清暑益气汤与香薷散的主治。方剂比较:香薷散:夏天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方剂偏温,以散寒化湿见长,以恶寒无汗为应用特征。新加香薷饮:暑温初起,复感于寒。辛温与辛凉合用;方剂偏凉,能内清暑热,虽有恶寒无汗,但还有口渴面赤,脉数的特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