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左对齐
题目:Exce12003中,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时,缺省的对齐方式是:( )。
解析:所谓的缺省对齐方式就是默认的对齐方式。文本型数据默认是左对齐。故选择A。数值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靠右对齐,并按常规方式显示。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认真上课备课,辅导学生。诗句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提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故选择D选项。
[单选题]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过一会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叫作( )。
明适应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现象是明适应现象。
[单选题]学生小陈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线组成的,小陈的知识概括属于( )。
感性概括
解析: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单选题]接受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 )A.正确B.错误
解析:奥苏伯尔是与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此,接受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伯尔。
[单选题]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道德意志薄弱
解析:品德的结构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所述是道德意志薄弱的表现。
[多选题]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
[单选题]有资料指出1932-1933年苏联出现的大饥荒,远远超过了1921-1922年大饥荒的严重程度。1933-1934年有650万人因饥饿而死。这表明当时苏联(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生产力现状
解析: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是1921-1928年,A项不符合题意。大饥荒具体表现为粮食问题,与农业相关,与工业无关,排除B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破坏苏联经济,排除C项。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达到高峰的1931年、1932年,粮食连续两年大幅度减产,进而导致严重的大饥荒,D项正确。
[单选题]下列选项,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①耦耕的推广②《九章算术》成书③党锢之祸④始设西域都护
②③
解析:耦耕是西周时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①不符合题目要求。《九章算术》经过长期补充和修改,在东汉和帝时期最终定型成书,②符合题目要求。党锢之祸是发生在东汉末期的士大夫、太学生反抗宦官专权的政治运动,③符合题目要求。西域都护的最初设立时间是在西汉宣帝时期,④不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