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题目:男性,45岁。肾移植术后1周,尿量减少,血清肌酐上升,经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天无效。下一步应考虑使用哪种药物治疗()。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性,27岁。肾移植术后3个月,近日出现低热、呼吸困难,无明显咳嗽症状。X线检查:双肺间质性肺炎。血常规:WBC3.5×109/L,RBC3.35×1012/L,Hb90/L,血清肌酐125μmol/L,痰细菌培养(-),血清CMV-Ag阳性。首先考虑的肾移植并发症为()。
  •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 [单选题]PRA的阳性值为()。
  • >10%


  • [单选题]冷缺血过程中,器官灌洗液灌洗器官的压力应保持在()。
  • 60~100cmH2O

  • 解析:用特制的器官灌洗液(0~4℃)快速灌洗器官,尽可能将血液冲洗干净。灌洗的压力保持在60~100cmH2O。压力过低影响灌注效果,过高则会引起器官水肿,损伤器官功能。

  • [单选题]男性,50岁。诊断COPD20年,近一年来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心累、气促,需卧床吸氧。肺功能检查FEV1为25%。登记行肺移植术。

  • [单选题]主要由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2周左右出现,见于()。
  • 急性排斥反应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

  • [单选题]女性,50岁。肾移植术后5个月,因蛋白尿,肌酐持续上升1个月入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第2天,患者下床活动后突感移植肾区疼痛难忍。查体:心率105次/分,血压110/70mmHg。移植肾区肿大压痛,移植肾下极可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

  • [单选题]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见于()
  • 慢性排斥反应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器官在血管吻合接通后24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被破坏,切面可见严重的弥漫性出血。加速血管排斥反应原理也是体内存在预存抗体,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相对较弱。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T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发生在移植术后4天至2周左右,80%~90%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并往往在几周至术后一年内多次重复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主要形式是血管慢性排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以及非免疫损伤机制所致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实现供者特异性免疫移植,而同时完整保留受者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移植耐受。

  • 推荐下载科目: 器官移植题库 肿瘤题库 现代外科诊疗技术题库 复苏及重症监测题库 常见体表肿物题库 外科输血题库 外科休克题库 麻醉题库 创伤与战伤题库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