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题目:患者女,58岁。2型糖尿病15年,长期口服格列本脲,10mg/d。查体:血压145/90mmHg,心、肺和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Ⅲ期。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6mmol/L,血尿素氮6.2mmol/L,血肌酐92.5mmol/L。尿常规检查尿糖50mmol/L,蛋白阴性。经检查为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应首选()

解析:1.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早期表现为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晚期表现为持续白蛋白尿。为确诊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应首选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答案为D。尿酸化功能试验主要用于诊断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尿相差显微镜检主要用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肌酐清除率主要用于了解肾小球的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主要用于诊断肾病综合征。2.本例已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已发生微血管并发症,此为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药,答案为E。3.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尤其合并高血压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答案为B。因为ARB或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使外周阻力血管舒张而降低血压,同时可降低肾小球高滤过、减少蛋白尿形成、减轻肾小球基底膜损害。ACDE均没有这种药理作用。4.糖尿病发生神经病变的机制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代谢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及生长因子不足等有关。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神经炎,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女,35岁,身高1.62cm,体重56kg,近3个月来觉口渴、多饮,查空腹血糖6.8mmol/L,无糖尿病家族史。为确定有无糖尿病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解析:糖尿病诊断标准为:①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2hOG-TT≥11.1mmol/L;②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重复上述检查,两次均达标。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可以协助糖尿病分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最佳试验。尿糖因受肾糖阈影响较大,有时与血糖不平行,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方法,已趋于淘汰。

  • [单选题]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
  • 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破坏

  • 解析: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β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发病年龄较小,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胰岛素治疗,大体型消瘦。

  • [单选题]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 胰岛素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

  • 解析:考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1型糖尿病一般发病年龄较轻,对胰岛素敏感,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一般发病年龄较大,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敏感性差,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但以上均不能作为鉴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依据,1型糖尿病也可在成年后发病,2型糖尿病治疗不及时或病变晚期时也可并发酮症酸中毒。两种糖尿病主要的区别在于胰岛素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1型糖尿病表现为基础胰岛素水平低下,胰岛素释放曲线平直,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水平一般正常,胰岛素释放曲线表现为高峰延迟。

  • [单选题]患者女,64岁。2型糖尿病6年,口服格列苯脲15mg/d和二甲双胍1.5g/d治疗。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4.2mmol/L,血肌酐96μmol/L,血钾4.1mmol/L,24小时尿蛋白0.7g。对糖尿病治疗调整应选择()
  • 改用胰岛素

  • 解析:1.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Ⅰ期:无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Ⅱ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可有运动后微量清蛋白尿,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多正常;Ⅲ期: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表现为持续性微量清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小于lOμg/min);Ⅳ期:尿蛋白增多,UAER>200μg/min,尿蛋白>0.5g/d,可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Ⅴ期:为尿毒症期,UAER降低,血肌酐增高。本例尿蛋白为0.7g/d、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尚未达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故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Ⅳ期,答案为B。2.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应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药,答案为D。3.本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应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答案为B。ARB或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使外周阻力血管舒张而降低血压,同时可降低肾小球高滤过、减少蛋白尿形成、减轻肾小球基底膜损害。A、C、D、E均没有这种药理作用。

  • 推荐下载科目: 高血压题库 胃、十二指肠疾病题库 尿路感染题库 宫颈肿瘤题库 出血性疾病题库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题库 贫血题库 肠道病毒题库 临床医学题库 外科感染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