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现有抗生素对病毒可有一定抑制作用

题目:理化因素可对病毒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
  • 290~310mmol/(mOsm/kg)


  • [单选题]佝偻病与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有关()
  • 维生素D


  • [单选题]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 溶液pH等于pl


  • [单选题]下列对抑菌试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 [单选题]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核苷酸


  • [单选题]人类基因组DNA含有的碱基对高达()。
  • 3×109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决定了医生对患者的特殊责任和信托义务()。
  • 患者的无权地位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德理论()。
  • 医德评价


  • [单选题]西方最早的经典医德文献是()
  • 解析:考点:1.我国医德学和儒家伦理都形成于春秋末期。2.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篇,强调医生既要医术精又要品德好,被看作我国医学史上医德规范的开拓者。在品德修养上,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对病人富有同情心,一视同仁。3."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4.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德的奠基人,其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的行为准则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主张医生应该爱人类,立志献身医学。《纽伦堡法典》是关于人体实验的国际文件,制定了有关人体实验的基本原则。《日内瓦宣言》和《国际医德守则》指出人道主义伦理观是其理论基础,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利益,增进病人的健康。5.20世纪70年代后,医学伦理学发展到生命伦理学阶段。6.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德进步的标志。自古至今,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自然哲学(经验)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个人,更要关心心理、家庭、社会等人文因素。

  • 推荐下载科目: 主管技师基础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