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据海关统计,2011年1~9月,某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93.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进口增速3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0.5亿美元,增长28.8%,高出全国出口增速85.8个百分点。 1~9月,全省超亿美元贸易伙伴达3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个,其中,德国、印度等国后来居上,超过日本、韩国成为全省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国实现进出口30.3亿美元,增长93.1%,位居次席。对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分别实现进出口7.0亿美元、6.0亿美元和5.4亿美元,分别增长41.5%、2.9%和7.4%,分列五、六、七位。 受上年基数较大影响,全省对东盟双边贸易进出口呈现下降趋势。1~9月,全省对东盟实现进出口15.1亿美元,下降24.9%。

解析:解析先求出2010年美国、韩国进出口贸易额,再求倍数,,查找答案,与30最为接近的是32,故答案为C。考点:数值计算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 解析:解析 由第三段“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可知,B项并非二者的不同之处,反而是二者的相同之处。排除B项。第四段告诉我们,随机取样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第五段中,“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可见C项的实质与B项相同,都是随机取样与随机分配两者都要具备的条件,排除C项。由末段“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可知,旨在寻找关联的调查性研究可以不使用随机分配,但这并不代表调查性研究一定不使用随机分配。而随机分配与随机取样可以同时应用在同一实验中,可见“研究目的是否为了寻求某种关联”不足以对二者进行区分。排除D项。由文章四、五段可知,随机取样只需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选中,而随机分配时,被试要相等被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而“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可见被试样本“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才是“随机分配”不同于“随机取样”的关键,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词句理解题

  • [单选题]采集蝴蝶标本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非常流行。英国大蓝蝶的标本很受欢迎,它不很大,也不很蓝,并不特别美丽,但数量稀少,且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大蓝蝶被制作成标本。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有人呼吁保护它。进入汽车时代,到大蓝蝶栖息地更加方便,有的地方的大蓝蝶已经绝迹,保护更为迫切。193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大蓝蝶保护区。九年之后,保护区内的大蓝蝶种群灭绝了。此后,虽然保护区越来越多,但是大蓝蝶的数量越来越少。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大约还有数万只大蓝蝶,到1972年只剩下300多只。1975年,英国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首次把大蓝蝶列为法定保护对象,但已无济于事。1979年,英国最后一只大蓝蝶死去。这是为什么呢? 每年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在短暂的生命结束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百里香必须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含苞待放。卵被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后,大蓝蝶幼虫孵化出来,就以花为食,大约两周,在蜕了三次皮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红蚁。幼虫靠分泌蜜汁吸引红蚁。红蚁将其带回蚁巢,为了得到蜜汁,它会用触角拍打它。蜜汁分泌完时,幼虫就有生命危险,这时它会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以为它是蚁巢中的一员。 大蓝蝶幼虫要在蚁巢中整整待上十个月,不仅能躲避天敌,还以红蚁的卵和幼虫为食。但是大蓝蝶幼虫仍然面临重重危险。红蚁蚁后会误以为它是一只以后也将变成蚁后的超级红蚁幼虫,而让工蚁杀死它;如果蚁巢规模太小,或者又来了另一只大蓝蝶幼虫,食物不够,最终也会饿死。 但红蚁本身对生活环境也有要求:它们喜欢温暖,在朝南向阳的山坡筑巢,地面上草的高度最好只有2~3厘米,因为草太高会遮住阳光,蚁巢温度太低,红蚁幼虫会冻死。当大蓝蝶的栖息地被划为保护区后,禁止烧荒、放牧,野草疯长:本来还有野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草的生长,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入侵英国,使野兔的数量锐减99%。草越长越高,大蓝蝶依赖的红蚁迅速消失,被另一种较耐寒的红蚁取而代之。这种红蚁也喜欢吃蜜汁,但它们能识破伪装,将大蓝蝶幼虫杀死。等到草皮高度超过10厘米,连百里香也难以生长、繁殖了,等人们发现这一奥秘,已经太迟了,英国大蓝蝶灭绝了。 为了让大蓝蝶再次飞翔,英国逐渐恢复了52处百里香草地,并通过割草、放牧控制草皮的高度,红蚁数量随之上升。1983年,大蓝蝶被从瑞典带到英国。到2008年,已有上万只。大蓝蝶成了第一个成功获得重生的濒危蝴蝶物种。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由最后一段“英国逐渐恢复了52处百里香草地,并通过割草、放牧控制草皮的高度,红蚁数量随之上升”得出,对草地进行管理与红蚁数量息息相关。C项正确。文中没有提及,百里香草地与病毒的关系,A项排除。对草地进行管理与增加花蕾数量以及兔子数量没有直接关联关系,排除BD。本题答案为C。考点:文章阅读

  • [单选题]一个小孩拿起石头,打碎了商店的窗玻璃。做错了事情的孩子跑掉了,商店老板自认倒霉,拿出一笔钱去买玻璃重新安上;这下,玻璃店有了生意,赚到了一笔小钱;玻璃店店主用这笔钱去面包店买了面包,面包店又有活干了;面包店老板又去农民那里买进了几斤面粉……仅仅碎了一块玻璃,却带动了社会上许多行业的发展,甚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可真是坏事变成好事的绝佳案例!这个虚拟的案例正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破窗理论。根据破窗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按照破窗理论,打碎玻璃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需理解何为“破窗理论”。小孩打破玻璃,商店重买玻璃,玻璃店获益;玻璃店用此收益买面包,面包店获益......打破玻璃带来了一系列连锁购买,带动了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D符合这一意识。A选项错误在于,并非“打碎玻璃的损失”而是“卖出玻璃的收益”促进经济增长,排除;B“商店老板主动更换玻璃”文中无法体现;C选项“其他途径”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细节判断题

  • [单选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

  • 解析:解析题干中的所有图形都是一笔画的,选项中只有A选项是可以一笔画成的图形,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考点:平面-数数

  • [单选题]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成功企业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这体现的哲理是()
  • 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 解析:解析本题题干描述的过程符合经典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肯定到否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质是“扬弃”。考点:马克思主义

  • [单选题]随着3D技术的革新,眼镜式的观影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观影需要了。从用户使用层面来看,眼镜毫无疑问是一大障碍,无论是色分法、光分法还是时分法哪种技术,都要配戴眼镜,且无论眼镜价位如何,这种束缚式的用户体验,本身就证明其作为“过渡型”技术而存在。而从专家、用户、厂商等各方人士来看,更是认为裸眼3D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未来观影将可以实现裸眼3D

  • 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前面提出3D眼镜式观影已经过时,揭示了3D眼镜观影的弊端。“更”表示递进关系,“裸眼3D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句为文段重点,说明的是裸眼3D这项新的技术,B选项是对主旨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B。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公务员面试题库 公文写作题库 江西省学法用法考试题库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